📢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二期# 正式啓動!
分享你對 $ERA 項目的獨特觀點,推廣ERA上線活動, 700 $ERA 等你來贏!
💰 獎勵:
一等獎(1名): 100枚 $ERA
二等獎(5名): 每人 60 枚 $ERA
三等獎(10名): 每人 30 枚 $ERA
👉 參與方式:
1.在 Gate廣場發布你對 ERA 項目的獨到見解貼文
2.在貼文中添加標籤: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二期# ,貼文字數不低於300字
3.將你的文章或觀點同步到X,加上標籤:Gate Square 和 ERA
4.徵文內容涵蓋但不限於以下創作方向:
ERA 項目亮點:作爲區塊鏈基礎設施公司,ERA 擁有哪些核心優勢?
ERA 代幣經濟模型:如何保障代幣的長期價值及生態可持續發展?
參與並推廣 Gate x Caldera (ERA) 生態周活動。點擊查看活動詳情: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169。
歡迎圍繞上述主題,或從其他獨特視角提出您的見解與建議。
⚠️ 活動要求:
原創內容,至少 300 字, 重復或抄襲內容將被淘汰。
不得使用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二期# 和 #ERA# 以外的任何標籤。
每篇文章必須獲得 至少3個互動,否則無法獲得獎勵
鼓勵圖文並茂、深度分析,觀點獨到。
⏰ 活動時間:2025年7月20日 17
加密貨幣應用的實用價值:從激勵到日常使用的轉變
加密貨幣應用的真相與誤區
近期,World公司創始人Alex Blania在一次業內重要會議上揭示了公司的最新戰略。雖然其利用政策優勢進軍美國市場的舉動引人注目,但真正引起轟動的是他們向日常消費領域的大膽進軍。這標志着加密貨幣正在擺脫小衆標籤,真正進入主流商業領域。
World的這一戰略頗具挑戰性:說服美國公衆進行虹膜掃描以獲取"真人認證"並非易事,即便承諾保護隱私也難以取悅所有人。然而,他們在過去三年裏默默爲這一雄心勃勃的計劃奠定了三重基礎。
產品價值爲先,Token激勵爲輔
World早期也曾嘗試通過Token激勵來吸引用戶。這種被譽爲"比特幣成功模式"的策略後來被衆多項目效仿,但實際上存在因果倒置的問題。World在初期測試中就發現了這一問題——過度激勵確實吸引了用戶,但也招致了隱私倡導者和部分開發者的批評。
比特幣之所以能取得今日的成就,是因爲它從一開始就提供了一種革命性的資產邏輯:去中心化、總量固定、不受中央控制。雖然挖礦獎勵和價格暴漲吸引了早期投機者,後來也吸引了機構和國家的關注,但真正留下來的建設者看重的是它作爲一種全新資產與支付系統的潛力。
加密世界同樣需要遵循基本的經濟規律。就像任何創業項目一樣,首先要開發出實用的產品,然後再考慮使用Token來解決初期用戶獲取或生態系統激勵的問題。
Blania這次提出了三個現實問題:社交、遊戲和信用領域中人機難辨的挑戰。他展示了World的"真人證明"系統,解釋了爲什麼值得用戶進行虹膜掃描以獲取"真人身分"。
在AI快速發展的時代,我們遲早都會面臨"身分認證"的需求,World只是搶先一步而已。
適應"基礎設施反轉"
早期加密熱潮時,許多人都投身其中。當時在MIT設計比特幣實驗時,我們曾樂觀地認爲兩三年內就能徹底改變支付和金融系統。十年過去,我們才剛剛起步。
要將加密產品推向主流市場,就必須滿足傳統用戶和商家的使用習慣。這意味着需要在舊系統和新技術之間搭建橋梁。這個過程可能需要做出一些在"加密純粹主義者"眼中不夠理想的妥協。
但這個階段是無法避免的。必須經歷一段"新舊並存"的尷尬期——Andreas Antonopoulos稱之爲基礎設施反轉(infrastructure inversion)。就像早期的撥號上網佔用電話線,或第一輛汽車在石子路上顛簸行駛一樣。
這種技術過渡期使得新系統難以迅速大規模推廣,只能在某些特定領域發揮作用,無法完全取代現有系統。AI領域也面臨類似的挑戰。
World最初也試圖跳過這個階段,將代幣作爲核心直接推廣。但現在的新版本完全改變了策略:擁抱"基礎設施反轉",回歸產品實用性,走得更穩健深入。
不要幻想能創造出一個全球通用的錢包,卻不與現有系統對接。入金、出金必須像PayPal當年做在線支付那樣便捷,否則難以實現主流化。
這就是爲什麼新版World App一上線就接入了主流支付系統。信任感、熟悉感和實用性一步到位。正是因爲它願意"向後兼容",才給了傳統金融機構觀察和嘗試的機會,而不是直接被淘汰。
這種策略也正在悄然推動加密技術在跨境支付領域的應用。未來,這些技術可能會成爲主流,但在此之前,它們需要先在現有系統中"借道",完善流程,降低摩擦。
值得注意的是,許多加密機制(包括經濟模型)只有在規模化後才能發揮真正的效力。但要實現規模化,首先需要吸引用戶。如果連基本的使用門檻都無法跨越,再完美的模型也只是空中樓閣。
加密技術的成功取決於實際應用
與所有新技術一樣,加密技術的成功並非必然。不要輕信那些過於樂觀的預言。具體來說,"去中心化"這個加密技術的核心理念,也是其顛覆市場的關鍵貢獻,從來都不是板上釘釘的事。
穩定幣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爲了與傳統金融系統對接,加密世界創造了這種工具,確實很實用。但它也帶來了新的問題:中心化管理和封閉網路的影子再次浮現。
我傾向於相信開放架構最終會勝出,但不要忘記,那些既得利益者不會輕易讓出市場。
Blania和他的團隊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押注:他們賭用戶會重視數據的去中心化控制權,也賭企業會在這個系統上構建更好的用戶體驗。去中心化身份一旦挑戰現有格局,將面臨巨大阻力——中心化參與者在用戶體驗和功能上天生具有優勢。
因此,如果World想要彎道超車,第一步就是要說服用戶願意提供自己的生物識別數據。美國市場的表現將很快顯示他們能否在"隱私與便利"之間找到平衡點。
當然,採用更溫和的方式可能更明智:比如先發放一個常見的"認證徽章",可以在用戶常用的應用中解鎖額外功能。不必一開始就要求用戶進行虹膜掃描。但這種做法可能會降低身分認證的可靠性,容易被濫用或繞過。
Blania的判斷可能是正確的。在與AI的持續博弈中,只有高度可靠的生物識別技術才能提供真正可靠的身分證明。但這並不意味着他不能採取更溫和的方式,避免一開始就把用戶推到過於激進的身分驗證方式面前。
短期內,追求空投獎勵的用戶可能會踊躍參與,但這種激勵效應通常只能維持幾天,一旦補貼停止,熱度就會消退。真正可持續的增長來自於日常使用價值的實現,這正是他們的真正機會所在。
如果World App能通過優秀的支付體驗吸引用戶,再加上全球暢通的資金出入渠道,那麼它就可能真正實現突破。
結語
目前看來,他們已經押上了全部籌碼。接下來,我們只需關注一個問題:
加密世界能否真正進入主流市場?
無論World的這次嘗試最終是否成功,我更希望看到更多的加密項目願意將注意力從"代幣經濟學"和"價格波動"轉移到開發真正實用的日常產品上來。
因爲這種轉變雖然不那麼引人注目,但它是整個行業進入主流市場必須邁出的關鍵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