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人都知道,在幣圈最賺錢的業務類型就是合約。
你能想像嗎?一家僅營運一年、一直相當低調的黑馬 Perp DEX,單日收入居然超越了 Ethereum、Base 這些頭部公鏈。若將時間拉長到 7 天,它甚至把 Uniswap、Jupiter、AAVE、Lido 這些老牌 DeFi 勢力通通踩在腳下。不僅如此,在日收入榜前 15 名中,它是極少數尚未發行代幣的項目之一,也是目前在 0.01% 價差區間 BTC、ETH 流動性最深的 perp dex。
這個營收曲線上的新「怪獸」,名為 edgeX。
與大家熟悉的 Hyperliquid 不同,edgeX 採用 ZK 架構。團隊由 Amber 孵化,核心成員多為高盛、Jump Trading 等高頻交易背景的菁英。產品型態方面,edgeX 更像是「鏈上金融全方位平台」:除了 perp dex 外,還有 eStrategy(金庫)以及 edgeX Chain 兩大產品線。
正如一開始所說,產品力的高低直接反映在營收數字。橫向比較 perp dex 賽道,edgeX 的獨特表現立刻就浮現出來。
作為一家僅營運一年多的 perp dex,edgeX 在最近 30 天的手續費收入達 $10.53M,遠高於 GMX 的 $3.85M 及 dYdX 的 $1.92M。換句話說,edgeX 的收入幾乎是 GMX 的兩倍以上,dYdX 的五倍以上。
數據來源:DefiLlama
那麼 edgeX 究竟如何憑藉營收曲線衝進 perp dex 第一梯隊?答案多半就在交易深度與費率,這兩項也是交易者最關注、最直接的指標。
流動性深度方面,目前 edgeX 在所有 Perp DEX 中排名第二。以最核心 BTC/USDT 成對為例,在 0.01% 價差區間內,edgeX 的訂單簿可承接高達 $6M 的 BTC 下單量,優於 hyperliquid($5M)、Aster($4M)、Lighter($1M)。雖然總體深度略遜於 hyperliquid,但在絕大多數幣種中,edgeX 都是僅次於 hyperliquid 的流動性最深平台。更多細節可參考 edgeX 研究主管Dan最新發表的《Understanding DEX Liquidity: A Comparative Look at Trading Efficiency》,有更深入剖析,此處不再贅述。
此外,edgeX 提供業界少見的競爭費率:Maker 僅 0.015%,Taker 0.038%,遠低於 Hyperliquid 的 0.045%。用戶透過大使推薦連結註冊即可解鎖 VIP1 等級,Taker 費率更可降至 0.036%;成為大使還能享受最高 35% 手續費返佣,既能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又能持續累積空投積分。
憑藉交易深度與費率的雙重優勢,edgeX 的護城河自然成型,帶動營收曲線強勁成長。即使到現在尚未發幣,edgeX 仍展現出持續代幣回購與生態造血的能力。
更值得注意的是,從全網協議收入排行榜來看:在 Top 15 名(排除 USDT、USDC 穩定幣發行方),還未發幣卻能闖入前列的只剩下四家,而 edgeX 便是其中之一。
數據來源:DefiLlama
其實,許多台灣用戶或中文圈朋友未必聽過 edgeX 這匹黑馬,因為該 perp dex 很少進行敘事式包裝,社群用戶主要聚集在韓國及北美市場。
換言之,edgeX 具有高收入、低估值、尚在代幣空窗期等稀缺 Alpha 特性。
目前 edgeX 以 edgeX Points 作為貢獻計量,每週發放,目前累計已發放 2.4 M,取得方式包括交易量、持倉、參與金庫及邀請等,同時 edgeX 的 Messenger 大使計畫也正在進行中。
交易量可以灌水,但實際盈利收入無法造假。無論是傳統金融還是 web3 行業,唯有實質「用戶付費意願」才是驗證產品可持續性的最直接指標。
edgeX 在不到一年內把現金流做到業界第 15 名,這確實是一條確定性極高的成長曲線,也是罕見的強 Alpha。下一階段 edgeX 會以何種 FDV 上線?早期參與者能獲得哪些回饋?值得大家共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