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特朗普翻臉內幕:從親密盟友到公開互撕

馬斯克與特朗普:從親密盟友到公開互撕

埃隆·馬斯克和唐納德·特朗普這對曾經高調"相愛"的政商組合,如今正經歷着戲劇性的決裂。

當地時間6月4日,馬斯克在其社交平台X上罕見地公開發難,大罵特朗普政府力推的一項核心法案是"令人作嘔的畸形產物"。這位世界首富寫道:"對不起,我實在看不下去了。這部龐大、離譜、堆滿私貨的國會法案簡直是令人作嘔的畸形!"他甚至呼籲議員們"幹掉這法案"。

隔天6月5日,馬斯克更是連發數條推文公開抨擊特朗普,並爆料稱:"特朗普在愛潑斯坦的檔案裏。"馬斯克還高調表示贊同特朗普應該被彈劾。

要知道,不到一年前,馬斯克還戴着醒目的黑色"MAGA"帽站在特朗普競選集會的舞臺上,笑稱自己是"暗黑MAGA";而特朗普也一度將這位科技億萬富翁視作重奪白宮道路上的盟友和"自己人"。短短數月之間,兩人從親密握手走向公開交鋒,其關係之跌宕起伏,令人不禁慨嘆"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

作爲各自領域最引人注目的明星,特朗普和馬斯克的關係歷來充滿戲劇性。從政壇到商界,他們時而惺惺相惜,時而針鋒相對。

本屆美國總統選舉前夕,馬斯克開始表態支持特朗普,此後兩人的互動更是成爲輿論關注焦點。一方是誓言東山再起的前總統,一方是橫跨電動車、航天和社交媒體的世界首富,兩位以大膽出格著稱的人物迅速走近,卻又在權力與利益的角力中漸行漸遠。

正如某媒體所言,這兩位強人"性格中都有自負的一面,認爲自己不受常規規則束縛"。他們的聯盟曾令共和黨選情爲之一振,但資深觀察家從一開始就懷疑這段政治"蜜月"能持續多久,如今的發展似乎印證了這些懷疑。

從親密盟友到公開互撕,深度復盤特朗普和馬斯克"相愛相殺"全劇情

關鍵時間線一覽

  • 2023年9月28日:馬斯克現身美墨邊境,在德州鷹潭直播移民潮現狀,呼籲美國"一方面大幅擴大合法移民並加速審批,另一方面嚴堵非法入境"。馬斯克以實際行動表達了對特朗普移民主張的認同,也借此抨擊拜登政府的邊境政策不力。

  • 2024年5月24日:佛羅裏達州長羅恩·德桑蒂斯在馬斯克主持的某平台直播中宣布競選總統,但因技術故障活動一度中斷。馬斯克此前傾向支持德桑蒂斯挑戰特朗普,但德桑蒂斯競選聲勢後續走低。

  • 2024年7月13日:特朗普在賓夕法尼亞州巴特勒的競選集會遭遇疑似刺殺未遂(槍聲引發混亂)。數分鍾後,馬斯克首次在X上公開發文力挺特朗普連任。此舉標志馬斯克正式倒向特朗普陣營。

  • 2024年8月12日:馬斯克在X平台主持與特朗普對話直播,被媒體形容爲"一場加長版競選演講"。直播中馬斯克建議如特朗普勝選,應成立"政府效率委員會"並由他領銜,以削減官僚浪費。特朗普笑稱這是個"好主意"。一周後馬斯克發帖表態:"我願意效勞"。

  • 2024年10月5日(或10月下旬):馬斯克首次親臨特朗普競選集會站臺。他身着黑色"MAGA"帽亮相,並對歡呼的支持者說:"如各位所見,我不僅是MAGA,我是暗黑MAGA。" 馬斯克高調擁抱特朗普陣營的這一極右翼亞文化引發輿論譁然。

  • 2024年10月19日:馬斯克宣布通過其旗下的"美國PAC"向搖擺州選民發放"日獎100萬美元",條件是簽署請願支持言論自由和持槍權。此創新舉動被視爲馬斯克以財富影響選民、助力特朗普的非常規手段。

  • 2024年11月6日:美國大選日。特朗普當晚被媒體預測贏得大選,成爲"當選總統"。馬斯克受邀前往海湖莊園與特朗普一同見證勝選時刻。

  • 2024年11月12日:特朗普宣布將成立"政府效率部"(Department of Government Efciency,簡稱DOGE),由馬斯克和共和黨政壇新星維維克·拉馬斯瓦米共同領導,作爲獨立顧問機構削減政府開支、精簡官僚體系。馬斯克由此在新政府中獲得一個前所未有的非正式實權職位。

  • 2025年2月20日:馬斯克以特朗普顧問和DOGE負責人身分在保守派年度盛會CPAC上高調亮相。他手持一把紅色電鋸登臺,稱之爲"砍官僚的電鋸",並宣誓要大砍政府開支,引來臺下狂熱歡呼。此舉象徵他與特朗普攜手推動所謂"政府瘦身"議程達到高潮。

  • 2025年4月6日:有報道稱馬斯克私下多次勸說特朗普放棄對盟友國家發動新一輪貿易關稅戰,但未能奏效。特朗普執意提高關稅的消息引發金融市場震蕩,道指暴跌,全球市值蒸發數萬億,美股大跌也令馬斯克個人財富受損。觀察人士據此指出特朗普與馬斯克之間出現嫌隙,雙方利益並不總是一致。

  • 2025年5月30日:馬斯克在白宮與特朗普共同出席告別記者會。"特馬蜜月期"表面圓滿落幕:特朗普當衆稱贊馬斯克"爲國家做出了革命性貢獻",稱他是"愛國者"和"我的朋友";馬斯克則對總統表示感謝,稱自己"功成身退"。然而就在離職同一天,馬斯克暗中對特朗普的一項重點法案表達了保留。

  • 2025年6月3日:卸任政府職務僅幾天的馬斯克在X上公開炮轟特朗普力推的"大而漂亮法案"(一項大型減稅和支出法案)。"羞辱那些投贊成票的人吧:你們心裏清楚自己做錯了事!"馬斯克在帖子中怒斥。他指責該法案塞滿無謂開支,將導致財政赤字飆升,要求國會槍斃此案。馬斯克昔日對特朗普的支持在此刻演變爲正面交鋒。

  • 2025年6月5日:特朗普在橢圓形辦公室被記者問及馬斯克的表態時,罕見流露出不悅,直言自己對馬斯克"非常失望"。"你們看,埃隆和我原本關係很好,"特朗普說,"但現在我不確定還能不能好了...他以前對我贊譽有加,倒沒直接人身攻擊我——大概下一步就該攻擊了。不過我真的很失望,我可幫了他大忙。"特朗普暗示馬斯克反對法案是因其中計劃取消電動車補貼、損害特斯拉利益。他還諷刺馬斯克"離開我的團隊後就開始想念了",稱很多離職官員都會"愛而生恨"——特馬關係降至冰點。

從親密盟友到公開互撕,深度復盤特朗普和馬斯克"相愛相殺"全劇情

從疏遠到結盟:馬斯克轉向右派政壇

馬斯克與特朗普的互動,在2023年下半年之前並非一帆風順。早在特朗普首次參選和執政時期,馬斯克就對這位地產大亨兼總統抱有復雜態度:他曾於2017年短暫受邀出任特朗普經濟顧問,但因不滿特朗普退出《巴黎氣候協定》而憤而離職。此後,兩人在一些問題上公開唱反調。甚至2022年7月,特朗普還在一次集會上嘲諷馬斯克是個"混帳藝術家"——當時馬斯克表示傾向支持佛州州長德桑蒂斯、認爲特朗普該"功成身退",引發特朗普不滿。

然而,2023年起,馬斯克的政治軌跡發生明顯變化。這一年,馬斯克逐步從自由派陣營轉向保守派立場。他對民主黨政府的批評日趨尖銳,頻繁在社交媒體和公開場合抨擊拜登總統及其政策。例如,馬斯克嘲笑拜登"真正的總統是提詞機","如果有人不小心碰倒提詞器,場面就會像電影《王牌播音員》一樣荒腔走板"。這番比喻既是嘲弄拜登的當衆失誤,也影射他在馬斯克眼中只是被工作人員操控的傀儡。馬斯克還指責拜登政府放任通貨膨脹,警告說"美國正走上委內瑞拉式道路"。他直言曾"壓倒性支持民主黨"的自己對民主黨日益失望,認爲其政策被"激進左翼思想"所綁架。

馬斯克對拜登政府最直觀的不滿,體現在移民、言論和產業政策上。2023年9月,馬斯克親赴美墨邊境視察移民潮。他頭戴牛仔帽出現在德州邊境小城鷹潭,實地直播成羣移民涉水過河的場景。馬斯克以移民後裔自居,聲稱自己"極度親移民",但他主張美國"既要大幅增加合法移民的名額並加快審批,讓勤奮正直的人更易來美;又要杜絕那些違法入境的人"。

這種"兩手抓"的論調與特朗普的移民政策方向不謀而合:特朗普一貫嚴打非法移民,同時宣稱歡迎"擇優"合法移民。馬斯克借此機會猛批拜登政府的邊境管控不力,稱當前大量偷渡者湧入正令邊境社區不堪重負。他在直播中引薦德州共和黨籍國會議員托尼·岡薩雷斯,後者抱怨邊境居民"感覺被遺棄了"。馬斯克對移民問題的強硬發聲贏得了共和黨人喝彩,預示着他與特朗普陣營立場日趨靠攏。

與此同時,作爲社交媒體平台X的新東家,馬斯克以"言論自由"鬥士自居,對前任管理團隊曾封禁特朗普帳號等行爲大加撻伐。2022年10月收購推特後不久,馬斯克就解封了因煽動國會騷亂而被封禁的特朗普帳號,並公開邀請特朗普回歸。雖然彼時特朗普尚未離開自己的"Truth Social"平台,但馬斯克此舉在保守派中贏得好評,被視爲對"大科技公司審查保守聲音"的有力反擊。馬斯克還主導曝光了所謂"推特文件",揭露拜登政府幕後要求平台壓制敏感內容的情況,佐證了特朗普陣營對"深層政府"審查的指控。這些行動使馬斯克儼然成爲美國右翼言論自由議題上的旗手。

正如某媒體報道稱,自從馬斯克公開選邊站隊,X平台上的用戶就"更多地被推送馬斯克本人及其他右翼帳號的內容"。馬斯克不但塑造了自己的

查看原文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讚賞
  • 5
  • 分享
留言
0/400
GasFeeLovervip
· 9小時前
这风向变得真快
回復0
笨蛋鲸鱼vip
· 07-07 05:00
富豪之间互相伤害系列
回復0
NFT黑洞钱包vip
· 07-07 04:59
富豪圈也这么狗血
回復0
consensus_failurevip
· 07-07 04:54
自己人都看不下去了
回復0
FrontRunFightervip
· 07-07 04:52
又一起黑市操控被揭露……穆斯克的战略背叛简直是教科书式的抢先交易,老实说
查看原文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