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 Alpha 第三届积分狂欢节 & ES Launchpool# 聯合推廣任務上線!
本次活動總獎池:1,250 枚 ES
任務目標:推廣 Eclipse($ES)Launchpool 和 Alpha 第11期 $ES 專場
📄 詳情參考:
Launchpool 公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34
Alpha 第11期公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37
🧩【任務內容】
請圍繞 Launchpool 和 Alpha 第11期 活動進行內容創作,並曬出參與截圖。
📸【參與方式】
1️⃣ 帶上Tag #Gate Alpha 第三届积分狂欢节 & ES Launchpool# 發帖
2️⃣ 曬出以下任一截圖:
Launchpool 質押截圖(BTC / ETH / ES)
Alpha 交易頁面截圖(交易 ES)
3️⃣ 發布圖文內容,可參考以下方向(≥60字):
簡介 ES/Eclipse 項目亮點、代幣機制等基本信息
分享你對 ES 項目的觀點、前景判斷、挖礦體驗等
分析 Launchpool 挖礦 或 Alpha 積分玩法的策略和收益對比
🎁【獎勵說明】
評選內容質量最優的 10 位 Launchpool/Gate
Tether布局Plasma和Stable鏈 打造USDT免費轉帳生態
Tether作爲穩定幣行業的巨頭,憑藉USDT的全球流通每年獲得巨額利潤。然而,在盤點商業模式時,Tether發現自己雖然在USDT的發行和管理端收益頗豐,但真正的"鏈上經濟分潤"卻未能掌握在自己手中。
以太坊每天收取的Gas費中,USDT貢獻了近10萬美元,佔整個以太坊手續費消耗的6%以上。而在波場上,USDT的轉帳量和Gas消耗已佔該公鏈的98%以上,波場的交易繁榮幾乎完全依賴USDT。
波場網路目前每天的鏈上收入超過210萬美元,年化收入高達7.7億美元。其中絕大部分來自USDT的高頻轉帳手續費。波場全網24小時內的鏈上交易次數高達246萬筆,平均每筆交易手續費約0.85美元,與USDT的鏈上平均費率基本一致。目前,波場整體市值已超過250億美元,其穩定的鏈上收入規模長期位居各大公鏈前列。
對Tether而言,這是典型的"價值捕獲失衡"。USDT帶來了巨大的用戶流量和產業需求,但鏈上所有手續費和生態紅利卻長期被基礎設施"收稅",而非Tether主導。這不僅削弱了Tether在未來鏈上支付和結算網路中的戰略地位,也使其面對新威脅時缺乏主動性。
如果僅滿足於做穩定幣的"超級鑄幣廠",而不對鏈上基礎設施有主導力,Tether未來的價值天花板將非常有限。這也是Tether全力投入自有穩定幣鏈生態的根本原因。通過專屬鏈模式,Tether不僅能將原本流向其他公鏈的巨額手續費和生態紅利"收回自己體系",還能在B2B支付、合規結算、產業協同等層面建立自己的鏈上閉環。
更重要的是,目前波場似乎正試圖減少對USDT的依賴。近期,波場上線了USD1穩定幣。波場創始人本身是這個DeFi項目的顧問,雙方關係密切,暗示波場未來幾年可能有意逐步減少對USDT的使用與增發。
此外,從手續費成本來看,波場作爲穩定幣結算網路的優勢也在逐漸減弱。不購買和銷毀TRX的情況下,波場目前每筆交易的費用甚至超過了比特幣網路,也高於以太坊主網、Apots鏈和BNB鏈。
相比之下,通過Base網路轉帳USDC的費用僅爲0.000409美元。甚至Circle推出的Circle Paymaster功能,可以讓用戶在Arbitrum和Base網路上使用USDC支付gas費用。
這些趨勢和競爭威脅迫使Tether必須盡快調整自己的商業戰略。
Tether的第一步,是在2024年底悄悄扶持了一條名叫Plasma的新鏈。
最初只有幾條公告和幾筆融資:某交易平台(Tether的母公司)、某知名投資人的基金、某投資機構等資本先後注入2400萬美元,又拉來350萬美元外部資金,短短兩個月就把Plasma的估值推到5億美元。
Plasma把比特幣主網當作最終結算層,繼承UTXO的安全,又在執行層直接兼容EVM。最重要的是,鏈上所有交易都可以直接用USDT付gas,USDT的轉帳徹底免費。
正是因爲"零手續費"這個簡單而直接的賣點,最近官方放出治理代幣XPL配額允許用戶存流動性進去時,第一批五億美元額度幾分鍾就被搶光,新增的5億美元存款上限又在30分鍾內售罄。有大戶爲了早點入場,甚至在以太坊主網支付十萬美元的gas費搶通道。可見市場對"無手續費穩定幣鏈"的渴望。
在技術架構之外,Plasma還悄悄塞進了兩張籌碼。第一張是"原生隱私"。鏈上轉帳默認公開,但若用戶需要遮蔽地址和金額,只要在錢包裏勾個選項就能進入屏蔽模式;遇到審計或合規要求,還可以選擇性披露。第二張是"比特幣流動性"。Plasma承諾借助無許可橋,把原生BTC無縫引進鏈上,配合Tether的深度美元池,低滑點兌換和BTC抵押借穩幣都可在同一環境完成。
這一切也與Tether過去一年"囤比特幣"的動作正好呼應。Plasma團隊以及某交易平台的合作夥伴長期以來一直是比特幣的擁護者。
在2025年比特幣大會的舞臺中央,Tether首席執行官站在一幅悟空形象前表示,"比特幣是我的悟空,是我們的朋友。"
2025年春天,Tether宣布將成爲一家公司的大股東,該公司通過收購合並在納斯達克上市,是一家類似微策略的比特幣財務公司。
Tether斥資4.587億美元增持BTC,又把3.7萬枚比特幣轉進新地址,爲該公司提供彈藥。目前Tether和該公司一共持有的比特幣數量約爲13.7萬個,在所有持有比特幣的上市公司裏僅次於微策略和某礦業公司,是第三大持有比特幣的上市公司。
外界原本疑惑Tether把穩定幣利潤換成"數字黃金"到底圖什麼,如今答案呼之欲出:USDT做清算貨幣,BTC做儲備資產,兩者在Plasma裏合流,把散落在十幾條網路的1,500億美元USDT匯聚到一個統一清算層,讓轉帳、兌換、回收都發生在Tether自己的地盤。
在主網測試版發布時,Plasma將以穩定幣流動性位居全球第九大區塊鏈,價值10億美元。
過去Tether必須跟着以太坊和波場的節奏走,一旦對方提高費率、修改規則,USDT只能被動配合,支持USDT的基礎設施(結算、執行、橋接等)也在很大程度上不受Tether的控制。而如今,Plasma把發行、流轉、回收全塞進自家生態,Tether也將獲得更多的定價權和話語權,順理成章地握住了這層網路的收費閘口。
雖然Plasma對USDT轉帳提供零手續費,但並不意味着Plasma沒有收入。
Plasma之所以敢向用戶喊出"USDT轉帳完全免費",靠的並不是Tether用真金白銀貼補,而是把交易按復雜度和優先級,把所有交易拆成了兩種計費方式。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表達就像是"1米2以下的兒童免票"。
普通的USDT轉帳因爲佔用的區塊小,就像是"1米2以下的兒童",節點直接把這類交易打包進區塊,不向用戶收Gas。但爲了防止刷垃圾交易,Plasma有一個基礎的吞吐上限。同時爲了避免惡意刷交易,用戶也需要在鏈上留一小筆抵押,起到保證金的作用:一旦觸發濫用閾值這筆抵押會被自動罰沒。這樣既保住了"免費"體驗,也擋住了垃圾流量。
而其他超出單純轉帳的請求,也就是更復雜的操作,比如一次調用多重合約、批量清算、機構級極速結算等,都會被系統識別出來,就需要支付費用了。Plasma節點的主要收入就來自這裏,再加上從資產跨鏈、托管服務裏收取的微額手續費,整個網路就有了自我造血能力。也正因爲簡單轉帳不再計費,收費模式的單價可以更靈活:按當前鏈上估算,每秒上千筆免費支付只消耗極低的資源,節點靠少量高階業務就能覆蓋成本並保持盈餘。
支撐這一機制的是Plasma的"雙層骨架"。底層把區塊狀態定期錨定回比特幣,把安全外包給BTC的工作量證明;上層直接兼容EVM,開發者可以把以太坊合約搬過來就能跑。去掉傳統Gas計算後,執行效率反而更高。某研究機構在評測報告裏提到,Plasma經過改進的共識在壓力測試中單核CPU就能穩定處理千筆級別的支付,而節點的獎勵完全來自那部分復雜交易。
所以Plasma到底怎麼賺錢?答案已經呼之欲出了。
第一,企業級"專線":跨境匯款公司或遊戲發行商如果想把轉帳從毫秒級推到亞毫秒級,就得進付費車道,爲保證帶寬支付固定USDT月費。
第二,合約與批量清算:DeFi協議調用復雜邏輯仍需繳納Gas,只不過計價單位從ETH變成USDT。
第三,橋接與托管:把資產從其他鏈提到Plasma或從Plasma贖回,都要交微額出口稅,這筆錢進入Plasma國庫,再按規則分給節點和基金會。
第四,治理代幣XPL通脹:驗證人質押XPL得出塊獎勵,Plasma國庫保留一部分隨時間拍賣,用於持續補貼點對點USDT的0gas支付。
四者疊加,足以反哺免費轉帳的網路開銷,甚至還能爲Tether帶來一條全新的現金流。
假設Plasma能成功承接如今絕大多數跑在波場和以太坊上的USDT流量,第一筆直接進帳就是被波場和以太坊截走的大部分鏈上手續費:年收入大約能達到10億到20億美元,再加上企業服務和跨鏈費,新增收入區間有望達到12到30億美元。
但因爲Plasma的免普通USDT轉帳費用,所以保守估計Plasma一年能給Tether帶來10億美元的收入。
且Plasma可能還有其他隱性收益與生態溢出:比如吸引新的大額流動性與項目加入,收取一定"稅收";提供SDK、企業節點接入,爲鏈上應用收取商業費用等等。
把這條新現金腿與Tether現有帳本對比就更直觀了:2024年,Tether約130億美元的收益裏,70億美元來自國債利息,4500萬美元來自0.1%的發行/贖回費,其餘接近60億美元是比特幣、黃金和早期項目的投資浮盈。這就意味着,Plasma或許可以把Tether的年利潤再抬高15% - 20%的級別。
Plasma把這些鏈上的大戶流動性和開發者生態攬進懷裏之後,Tether並沒有就此止步。這個月由某交易平台和USDT統一流動性協議USDT0支持的一條L1鏈Stable官宣了,Tether首席執行官爲該項目顧問。
與Plasma這條比特幣L2不同的是,Stable是一條L1鏈,雖然同樣是以USDT作爲gas以及點對點USDT轉帳免費,卻對準了截然不同的受衆:全球金融機構、企業結算,大宗清算、鏈上企業財務、B2B跨境等,而不是面向散戶/小額場景。
目前Stable內部測試網已上線,團隊正在引導早期構建者探索用於錢包、應用程序和托管集成的SDK,包括快速的法幣上線、以美元運作的智能合約,以及無需gas即可運行的錢包,用戶甚至不會意識到自己身處區塊鏈之上。
Stable落地的線索藏在Tether最近密集出手的大宗商品投資裏。今年春天,Tether斥資收購了拉美農產與可再生能源巨頭70%的股權,接着又宣布USDT將直接參與南美糧油、乙醇乃至原油結算。6月5日Tether宣布戰略投資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