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二期# 正式啓動!
分享你對 $ERA 項目的獨特觀點,推廣ERA上線活動, 700 $ERA 等你來贏!
💰 獎勵:
一等獎(1名): 100枚 $ERA
二等獎(5名): 每人 60 枚 $ERA
三等獎(10名): 每人 30 枚 $ERA
👉 參與方式:
1.在 Gate廣場發布你對 ERA 項目的獨到見解貼文
2.在貼文中添加標籤: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二期# ,貼文字數不低於300字
3.將你的文章或觀點同步到X,加上標籤:Gate Square 和 ERA
4.徵文內容涵蓋但不限於以下創作方向:
ERA 項目亮點:作爲區塊鏈基礎設施公司,ERA 擁有哪些核心優勢?
ERA 代幣經濟模型:如何保障代幣的長期價值及生態可持續發展?
參與並推廣 Gate x Caldera (ERA) 生態周活動。點擊查看活動詳情: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169。
歡迎圍繞上述主題,或從其他獨特視角提出您的見解與建議。
⚠️ 活動要求:
原創內容,至少 300 字, 重復或抄襲內容將被淘汰。
不得使用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二期# 和 #ERA# 以外的任何標籤。
每篇文章必須獲得 至少3個互動,否則無法獲得獎勵
鼓勵圖文並茂、深度分析,觀點獨到。
⏰ 活動時間:2025年7月20日 17
項目升級與交易所上線:堅持初心還是妥協於市場壓力?
項目品牌升級與交易所上線的思考
近期,我們的項目正在進行品牌和主網升級,同時也在進行換幣工作。這個過程中,我們與多家交易平台進行了接觸。作爲一個從2017年就開始建設的項目,我們對這些標準流程都相當熟悉。除了必要的合規程序和代碼審計外,主要考慮的是市場預算、如何吸引新用戶、增加流量,以及如何讓現有用戶受益等方面。這是一個雙贏的過程:項目方需要流動性和新的交易渠道,而交易平台則需要用戶和交易量。
然而,在與交易平台初步溝通後,我們遇到了一些有趣的情況。平台的研究部門提出了幾個可能導致我們無法上線或需要增加預算的問題。以下是其中幾個值得討論的點:
首先,他們認爲我們的數據和熱度不夠,特別是在社交媒體和鏈上數據方面。他們還拿同行業的其他項目作比較。這讓我感到疑惑,作爲專業的研究團隊,難道他們無法辨別數據的真實性嗎?例如,一個擁有數十萬粉絲的社交媒體帳號,每條消息卻只有幾千瀏覽量和寥寥無幾的評論,這顯然不合常理。同樣,鏈上數據也存在明顯的異常,比如單個交易哈希包含大量交易記錄,這在正常情況下是不太可能的。特別是在AI數據標注這樣的專業領域,大規模、高質量的數據處理是有一定門檻的。
其次,他們強調了投資機構背書的重要性。然而,作爲一個成立已有6年多的項目,我們一直依靠自身資金發展,從未接受過外部投資。我們認爲這種純社區驅動、無機構控制的模式是值得肯定的。但在研究部門看來,這反而成了缺乏正統背書、不夠正規的表現。
第三,關於代幣流通量和估值的問題。我們的代幣已經全部解鎖,市值等於完全稀釋估值,其中近70%的代幣鎖定在驗證節點中。研究部門認爲這可能帶來巨大的拋售壓力。但實際上,考慮到我們是純社區運營,大部分代幣都在驗證節點中,且我們的市值相對較低,這種擔憂似乎有些多餘。
這些經歷讓我感慨良多。我理解研究人員每天要分析大量項目,有自己的觀點和評估標準。但是,最基本的真僞辨別能力是不應該缺失的。
令人遺憾的是,現在似乎有一些不良做法成爲了項目上線的"標準操作",比如數據造假、項目換殼、空投給特定羣體等。這些做法可能在短期內帶來一些表面效果,但長遠來看,只會損害行業的健康發展。
作爲在這個行業深耕多年的團隊,我們了解這些技巧,但我們選擇不去使用。因爲最終,這些做法只會讓某些中間人獲利,而真正付出代價的是新進入的普通用戶,以及整個行業的發展。
回想起2017、2018年參與ICO時認識的夥伴們,那時候雖然資源有限,但大家討論的都是如何提高效率、增強安全性、推廣市場等實質性問題。社區雖小但充滿活力,大家互幫互助,共同成長。相比之下,現在的環境似乎變得更加功利,各種回扣和介紹費盛行。
我們經歷過市場的起起落落,深知保持初心的重要性。盡管面臨各種挑戰,我們依然堅持自己的原則,期待能爲這個行業帶來更多正面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