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二期# 正式啓動!
分享你對 $ERA 項目的獨特觀點,推廣ERA上線活動, 700 $ERA 等你來贏!
💰 獎勵:
一等獎(1名): 100枚 $ERA
二等獎(5名): 每人 60 枚 $ERA
三等獎(10名): 每人 30 枚 $ERA
👉 參與方式:
1.在 Gate廣場發布你對 ERA 項目的獨到見解貼文
2.在貼文中添加標籤: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二期# ,貼文字數不低於300字
3.將你的文章或觀點同步到X,加上標籤:Gate Square 和 ERA
4.徵文內容涵蓋但不限於以下創作方向:
ERA 項目亮點:作爲區塊鏈基礎設施公司,ERA 擁有哪些核心優勢?
ERA 代幣經濟模型:如何保障代幣的長期價值及生態可持續發展?
參與並推廣 Gate x Caldera (ERA) 生態周活動。點擊查看活動詳情: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169。
歡迎圍繞上述主題,或從其他獨特視角提出您的見解與建議。
⚠️ 活動要求:
原創內容,至少 300 字, 重復或抄襲內容將被淘汰。
不得使用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二期# 和 #ERA# 以外的任何標籤。
每篇文章必須獲得 至少3個互動,否則無法獲得獎勵
鼓勵圖文並茂、深度分析,觀點獨到。
⏰ 活動時間:2025年7月20日 17
比特幣DeFi困局:技術瓶頸與項目真相揭祕
比特幣DeFi:技術局限下的空中樓閣
近期,一些項目聲稱可以在比特幣上實現去中心化金融(DeFi),但深入研究後發現,這些項目要麼極度中心化,要麼完全不切實際。這些所謂的"比特幣DeFi"項目的宣傳幾乎可以稱爲誤導性的。
比特幣無法支持DeFi的根本原因
比特幣無法實現真正的DeFi,主要是因爲它缺乏圖靈完備的虛擬機,無法像其他公鏈那樣支持復雜的智能合約。這意味着,無論項目方如何宣傳,比特幣都不具備DeFi所需的核心能力。
DeFi的"De"代表"去中心化"。然而,目前所有號稱"比特幣DeFi"的項目本質上都很中心化,這種行爲誤導了用戶,也導致投資者損失巨大。
主要項目分析
BitVM
BitVM聲稱可以通過"樂觀雙方計算"在比特幣上實現智能合約,類似於許多二層網路的運作方式。然而,BitVM的中心化程度更高,因爲其"驗證者"也是基於許可制的。
實際上,BitVM依賴於由單一權威選擇的受信任方運行的兩臺計算機,這幾乎是最中心化的形式。盡管BitVM2計劃使"驗證者"去許可化,但這僅在初始設置之後才可能實現。
此外,BitVM系統效率極低,這是因爲比特幣沒有圖靈完備的編程語言。BitVM試圖通過在爭議情況下將操作碼串聯在一起並發布到taproot交易中來實現功能,但這種方法顯得過於復雜且低效。
Rootstock
Rootstock是一個與BTC連接的側鏈,主打智能合約功能。但它依賴於一個"許可制聯合體"來維護雙向錨定,這個聯合體可以審查甚至竊取用戶資產。
雖然Rootstock本質上和銀行無異,違背比特幣去中心化的初衷,但Rootstock至少在項目介紹中承認了自己的中心化特性,態度上算是相對誠實。
Sovryn
Sovryn構建在Rootstock上,依賴其智能合約與錨定機制,因此同樣高度中心化。然而它在官網上卻聲稱自己"去中心化"並提供"比特幣原生交易",這顯然是一種誤導。
BitcoinOS
BitcoinOS是目前這幾個項目中最誇張的。它宣稱自己解決了所有其他公鏈都沒解決的問題:隱私、跨鏈、無信任橋接、甚至"真正的Rollup"等。
但事實卻是,其白皮書存在嚴重信息缺失,完全回避了項目設計中關鍵的"鏈下執行"部分,而這正是引入信任風險的核心所在。
BitcoinOS採用的仍是類似BitVM的"證明者-驗證者"結構,且文檔中完全沒有提及如何實現驗證者的去中心化。這一"刻意的遺漏"極具誤導性,暗示其驗證者仍是中心化控制。
此外,該項目聲稱支持"高級"的Rollup,但在技術上卻根本無法實現這一目標。比特幣缺乏圖靈完備性,意味着L2的執行、排序與驗證必須全部鏈下進行。這必然要求一個中心化順序器或聯合體介入,從而暴露出更多集中風險。
所謂的"L2擴展"其實是一種錯覺
目前許多比特幣"DeFi"項目都是基於"第二層擴展"(L2 scaling)的敘事延伸而來。然而,這種方法在實踐中幾乎從未成功過。將交易流量推送到另一個競爭鏈並不能真正擴展原鏈的容量,反而爲原鏈的實際使用提供了一個衰退的預兆。
BTC的L2擴容計劃可能導致大規模自托管變得不切實際。用戶若想掌控自己的私鑰,仍需進行多次鏈上交易以接入L2。然而,當前鏈上的容量無法支持如此大規模的操作。
比特幣難以改變的原因
很多人仍對比特幣未來可能適配DeFi功能抱有幻想,但深入的政治經濟分析表明,這種轉變幾乎不可能發生。
比特幣社區的治理機制異常封閉,核心開發團隊幾乎可以單方面阻止任何協議升級。例如,即便是OP_CAT這種較溫和的操作碼恢復提案,也被長期封鎖;更不用提引入圖靈完備虛擬機這類"顛覆性"提案了。因此,要指望比特幣適配DeFi,根本不現實。
結論
圍繞比特幣DeFi的項目,實際上已經形成一種"騙局循環":每隔幾年,市場上就會出現新一波聲稱要"在比特幣上實現DeFi"的項目,這些項目往往能從投資人手中募集巨額資金。然而,它們很快就會因爲技術瓶頸、模型漏洞等問題逐漸消失。幾年後,新的項目卷土重來,針對的是一批不了解歷史的新投資者。
所謂的"比特幣DeFi"並不存在。它既無原生支持能力,也沒有現實落地路徑,完全是一種集體性的幻想,由貪婪、妄想與無知共同推動。當前鏈上已有真正的DeFi經濟,每年創造巨額收入——與其沉迷於幻想,不如支持真正的加密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