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talik 爆料 AI 未來藍圖:拒絕全自動,推崇人類即時掌控與腦機介面

以太坊聯合創始人 Vitalik Buterin 近日在 X(原 Twitter)發文,直言當前人工智慧(AI)開發過度追求「自主性」,忽視了人類在決策與輸出過程中的價值。他呼籲業界應增加人類輸入路徑,推動具備編輯功能的開放權重模型,並提出結合 腦機介面(BCI) 實現即時反饋與調整的構想,為 AI 發展描繪出更以人為本的藍圖。

拒絕「全自動代理型」AI,強調人類參與

Vitalik 表示,當前 AI 領域盛行的「代理型」系統,試圖在極少人工監督下自主完成任務,這種趨勢讓他感到沮喪。他認為,人類輸入不僅能提升輸出品質,還能顯著增強安全性。

他特別偏好具備「編輯功能」的開放權重模型,允許開發者與用戶在生成過程中即時干預、修正或引導輸出,而非只能從零開始創建結果。

與 Karpathy 觀點呼應:AI 需要「可控性」

Vitalik 的觀點與前特斯拉 AI 負責人 Andrej Karpathy 近期的演講不謀而合。Karpathy 警告,不應將大型語言模型視為完全可靠的自主代理,並強調人類監督、謹慎提示與漸進式開發的重要性。

這一思路正在引領業界轉向「人機協作」模式:

1、提供更直觀的編輯介面

2、支援生成過程中的即時修剪與校正

3、減少幻覺與偏差,確保輸出符合人類意圖與安全標準

腦機介面(BCI)+ AI:即時反饋的未來構想

Vitalik 更進一步提出,中期願景是結合 BCI 技術,讓 AI 在生成內容時能即時感知用戶的情緒反應,並根據喜好自動調整輸出。

這一構想並非空談:

1、Neuralink、Synchron 等公司已啟動人體試驗與微創植入

2、基於腦電圖(EEG)的可穿戴設備正嘗試解碼注意力與情緒狀態

3、學術界在「情緒運算」與情緒標記技術上取得進展

4、雖然非侵入式情緒解碼仍具挑戰,但技術發展正讓這一願景逐步接近現實。

開放權重與安全性:雙刃劍的辯論

近期,OpenAI 意外釋出 gpt-oss-120b 與 gpt-oss-20b 等開放權重模型,引發熱議。支持者認為,這有助於民主化 AI 開發,讓團隊更容易建立以人為本的工作流程並檢測安全風險;但批評者擔心,強大模型的廣泛分發可能帶來濫用風險。

Vitalik 的立場明確:更好的輸出與更安全的系統,來自將人類偏好與複雜信號置於 AI 工作流程的核心。

结语

Vitalik Buterin 的發聲,反映了 AI 發展中的一場核心辯論:是讓模型完全自主,還是讓人類保持即時掌控?隨著開放權重模型、腦機介面與情緒偵測技術的進步,人機協作的可能性正快速擴展。未來的 AI 或許不再是「替你做決定」的黑箱,而是能與你並肩創作、即時互動的智慧夥伴。

GPT-0.08%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