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碼 @anoma 一碼難求,場外80-100刀了。
anoma爲什麼這麼火?
它的測試網不是傳統那種“點點按鈕、發發交易”的流程,而是直接把交互做成了一個可視化的“世界”。
你可以控制角色走動、觸發任務,有點像最早期的鏈上遊戲,但邏輯明顯更深一層。
最直觀的感覺就是:它不是讓你去“做一個操作”,而是讓你先表達“你想要什麼”,然後系統來想辦法幫你完成。
這背後就是 Anoma 所說的“意圖驅動架構”。
測試網入口在這裏:
進頁面需要邀請碼,去 Discord 蹲一下基本都能拿到。
現在上線的任務不多,但玩法框架已經能看出他們想怎麼搭這個系統。
比如地圖上那個 Fitcoin 點位,籤到就能領測試幣,其他幾個區域也能解鎖一些簡單功能。
Anoma 官推最近的更新,生態已經在啓動了:
有團隊在用它做 AI agent,有做鏈上消息系統的,也有搞跨鏈結算的。
這些項目有個共同點:不再圍繞合約接口設計,而是先從“用戶想幹嘛”出發,反推執行邏輯。
Anoma 提供的就是這個底層架構。
說實話,這種基礎設施類項目,不一定短期有熱度。
但如果它這個“意圖系統”真能跑通,對 Web3 的影響會是結構性的。
現在這個階段,先了解一下產品形態、試着參與幾次測試任務,不要爲擼 @KaitoAI 而去擼,也不急着判斷結果,反而是最舒服的參與方式。
#Anoma # IntentLayer192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