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ypto prince1
vip
幣齡0.5年
最高等級0
用戶暫無簡介
你以爲是沒人懂?其實不是,是大家用得太痛苦:
手續費動不動幾刀
等交易確認像買彩票
高峯期網路堵得像春運
這些問題導致很多普通用戶根本體驗不到“去中心化金融”的好,DeFi 就像一臺沒上油的機器——跑不起來,也吸引不了人。
不是在現有系統上貼個創可貼,而是從底層搞了個“新引擎”:
構建了自己的第2層網路(L2 Infra),速度提升5-10倍
手續費直接壓縮到小數點後幾位,適合頻繁交互
支持多策略一鍵執行,復雜操作也能幾秒搞定
保留安全性的同時提升並發,不靠犧牲去中心化換速度
這就像是從“手動車”進化成“自動擋電動車”,開起來直接省心。
跟傳統 DeFi 比一比:
功能普通 DeFiInfinit Labs手續費$3-$10/筆<$0.01執行速度平均 15-60 秒接近實時操作復雜度多平台+多步操作一鍵策略執行網路擁堵處理經常塞車彈性擴容架構安全機制鏈上執行保留鏈上驗證+更高性能
DeFi 想普及?得先“好用”
炒概念、畫餅的項目很多,但真正願意把“體驗”做到極致的並不多。
DeFi 不是玩概念,而是要真正能用、好用、愛用。這,就是 Infinit 的使命。
DEFI-6.3%
INFRA-0.5%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兄弟們,
這波要整活兒了,Discove 和
都盯上它,可不是瞎吆喝,後面搞不好直接起飛。
項目才剛開局,後面更新多半還有料,先卡個位子說不定就是一波 OG。
別到時候漲了才後悔自己看戲看太久。
Stay Yarm,別當看客。
#yarm
OG-7.63%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AI 陪聊?陪玩?
甚至還能陪你 emo?
——Kindred 直接給我整破防了 🫠
最絕的是它把聊天記錄都上鏈,用去中心化方案保證你胡言亂語也沒人能拿去賣廣告,安全感拉滿。
順帶一提,未來還放 $KIN 空投,CoinMarketCap 都來給它打 call,Genesis 階段,誰先上車誰先爽,懂的都懂。
#Kindred # AI #擼空投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以前玩 DeFi,說實話像打怪升級一樣——先看池子,開一堆網站,切來切去找 APY,找到後再對比協議安全性,最後還得切錢包下單,一頓操作猛如虎,最後收益還不一定理想。搞下來頭都大了。
放在同賽道來看,目前也就像 Instadapp、DeBank 這些能做跨協議資產聚合,但它們更多是信息呈現+基礎交互,還是得你自己去點去操作,底層沒那麼智能。而 Infinit 的玩法,基本上把一堆繁瑣操作,直接濃縮成“一句話執行”,加上智能規劃和鏈上調用,生產力直接翻倍。
一句話總結:
Infinit = 你的 DeFi 翻譯機 + 智能執行 + 策略分析顧問
DEFI-6.3%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最近AI+DeFi的項目是雨後春筍,一個賽一個會講故事,但真正能落地的,沒幾個。絕大多數就是把ChatGPT套個殼,或者做個AI推薦,充其量幫你找個投資標的,根本算不上改變體驗。
舉個例子:
“我想把 USDC 換成 USDe,然後去 Pendle 買 PT USDe。”
平時你得:
先換幣
再授權
再找平台
再下單
還要確認各種參數
手動最少要點 5-6 步,還得確認橋、鏈、滑點這些細節。
Infinit 直接一句話識別,然後一鍵執行,底層自動規劃好 swap、bridge、approve、stake 的組合,體驗直接拉滿。
⚖️ 如果和別的 AI DeFi 比,比如
Chaos Labs:主要做 AI 風控,安全層面很棒,但沒有端到端的一鍵執行
Rabby Copilot:做多鏈資金管理,但沒做到自然語言→交易路徑的完全打包
可以說,Infinit 這個**“一句話 All-in-One”路線確實在市面上少見,特別適合懶人或者DeFi小白**,又想玩點新東西但不想去研究十幾個協議的人。
📊 從數據層面,Infinit 目前在 Base 鏈、Optimism 等 EVM 生態都打通了,平均 swap 時間 20s 左右,手續費也基本持平原生橋,沒被收割得太狠,這點也算比較實在。
說人話:
以後你在鏈上搞操作,就像跟朋友說“幫我把這事兒辦了”,剩下都甩給系統搞定。DeFi的門檻
DEFI-6.3%
USDC-0.01%
PENDLE-10.18%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女性在全球範圍內引領潮流,真是令人振奮。
查看原文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Anoma這波操作太絲滑了
查看原文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先說場景:
我在 Base 鏈上把 USDC 換 ETH,速度快得離譜,費用也不算坑;
又試了把 USDC 從 Base 跨到 Optimism,走橋流程也一氣呵成,不像有些跨鏈慢得跟蝸牛,還動不動丟包。
還有個細節特別想誇:我故意給它輸殘缺指令測試容錯,本以爲要寄,結果它居然自動糾錯,還提示我哪裏不對,這智能代理屬實不裝樣子,真有點腦子,而且驗證可追溯,不瞎拍腦門,靠譜。
換句話說,用 Infinit 就是 一句話告訴它你要幹啥,剩下交給它自己搞定,你不用研究那些晦澀合約、不用盯着跨鏈橋慢慢確認,省心太多。
競品方面對比下:
你如果試過傳統的 1inch 或者 Hop,功能雖多,但還得你自己盯,很多操作半自動
Infinit 這波直接上智能代理 + 多鏈自動流轉,體驗就像 Web2 的順滑支付一樣,傻瓜級,減少出錯機會
USDC-0.01%
ETH-4.36%
OP-13.8%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M這波操作太給力了
查看原文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兄弟們,#Portal 這個項目真是整活高手,咱先擺明:它搞的跨鏈方案不是那種 橋 + 中繼 + 驗證者 老掉牙路線,而是走 無信任 + 原子交換,直接砍掉中間商,不用代幣映射,不搞中心化托管。就像你用支付寶付款,不用擔心支付寶會跑路,因爲根本就沒存你錢,錢當場結算,走不成就原路退回,簡單暴力。
爲啥說這個厲害?拿市面老橋舉個例子,#Multichain 之前挂过一次(5亿美金被黑),跨链桥去年爆出超 20亿美金资产被盗,主要就是中继网络、验证者被打穿,#Portal 這套原子交換就直接把攻擊面幹沒了,安全性可以說天生更高。
再看性能, #Portal 还搞了个 # Bitscaler,能把 BTC 的跨鏈交易先搬到鏈下,處理完再上鏈,這種思路跟 #Rollup 類似,在保證安全的同時提高 TPS。對比傳統橋動輒幾分鍾一筆,Portal 做到秒級確認不算吹牛。
說白了,#Portal 想變成區塊鏈裏的 水電煤,你幾乎感受不到它的存在,但沒它的話,各條鏈又回到孤島狀態,寸步難行。
順帶提一句, #比特币 在 2024 年 # Runes 協議之後,DeFi 擴展預期直接抬起來,BTC 鏈上活躍度衝過 500% 增長,市場對跨鏈原生資產互換的需求比去年翻了至少 3倍(Glassnode 數據)。Portal 如果真跑通,比特幣 DeFi 這盤大棋就算補齊最後一塊拼圖。
所以結論很簡單:
✅ 不
PORTAL-13.2%
MULTI-2.4%
BTC-1.6%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1
  • 分享
Wetikvip:
闖入 🚀
  • 話題
    1/3
  • 置頂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