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金融体系下,普通人几乎无法在现有轨道上创建可流通的新资产,而加密领域则让这一切变得极为简单。如今,全球任何人在 Solana 上仅需几秒钟、几乎零成本,即可发行新资产。
由此,用户生成资产(UGA)出现了爆发式增长。UGA 这一概念在加密行业已存在一段时间,最早以社交代币(BitClout、FriendTech 等)形式出现,近期则演化为迷因币(如 pump.fun)和内容币(如 Zora)。
自互联网兴起以来,二级市场的主流交易流程其实变化很小。30 年前最早的互联网经纪服务,其操作界面与今日的 Robinhood、Coinbase 和 Phantom 并无本质差异。用户在搜索框输入待交易资产的代码(或合约地址),资产页面显示行情图表、部分新闻及买卖按钮。
这一流程不仅适用于金融,也普遍见于各类商业平台。例如 eBay、亚马逊的用户操作路径与此如出一辙。
加密底层架构极大方便了开发者,将资产创建与买/卖功能嵌入任何软件变得异常简单。正因为底层架构足够灵活,创业团队近年来诞生了各种全新的 Launchpad 产品与交易模式,实质上对传统 Phantom 流程实现了突破。这是交易领域一个被严重低估的重要进化,本文将重点梳理我们的相关观察。
我们团队成员 Shayon 曾在一年前的博客 Publisher Exchanges 中,对类似思路做过探讨。
过去几年里,以下几种交易模式和 Launchpad 已获得显著发展,还有一些新领域正在萌芽但尚未爆发:
Launchpad/资产发行系统:
交易模式:
加密领域首个 Launchpad 是 Coinlist,曾推动 SAFT 合同和 2017 年 Filecoin 合规 ICO 的探索。Coinlist 此后多次转型,至今仍为新项目提供发行平台,比如我们投资组合公司 DoubleZero 的 验证者销售和 Pipe Network 的 社区销售。
2019 年,币安(Binance)也推出了自己的 Launchpad 产品,并一直运营至今,对于上线资产有严格遴选机制。
2020-2022 年 L1 创业潮中,数十支团队竞相推出 Launchpad,重点抢占 Solana、Polkadot、Avalanche 等新 L1 公链阵地。绝大多数平台最终未能持续下去。
总体来看,过往 Launchpad 均未能实现行业破局,直到 2024 年初 pump.fun 实现了突破。
pump.fun 打破发行困局后,开始向上下游延展,分别推出自有 AMM 和新型交易模式。
我们认为,pump.fun 所提出的“债券曲线+毕业机制”并非唯一可信的新迷因币发行模式。我们依然在寻找能够深刻理解市场微观结构,能够设计出创新型发行机制或交易模式的团队。
近期,Zora 也尝试推动内容币领域的用户行为,但目前尚未明显突破产品市场契合点。
下文将系统梳理主流和新兴交易模式的行业格局。
目前热门的单人 Telegram 机器人包括 Banana Gun、Unibot、Bonkbot、Trojan、Maestro。这些机器人自 2023 年夏季起迅速流行。对习惯 Phantom 风格界面的用户来说,它们的产品形态颇为陌生,且资产管理功能受限于 Telegram API。但它们具备明显优势:
事实上,Telegram 机器人(单人或多人形式)都可以集成 LLMs,支持复杂交易类型(如借贷、回环套利、金库存入等)。虽然整个领域非常活跃,但我们认为 LLMs 主要是增强和扩展功能,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交易模式。
主流钱包如 Phantom、BackPack 预计很快也会集成 LLM 机器人,这会模糊传统经纪/钱包与 Telegram 机器人的边界,但对于专业 Telegram 机器人而言影响有限。
许多早期 Telegram 机器人开始拓展产品边界,例如 Unibot 已进化为功能齐全的交易终端。
典型产品是 PVP。PVP 机器人在群聊中与用户和朋友共同工作,用户可输入 /long BTC 等指令,系统立即执行(如 BTC-USD 永续合约),并将成交数据和价格图表同步到全员群聊,群友也可直接选择跟单或反向操作。
PVP 的核心价值不是交易本身,而是参与其中的群体。PVP 群聊的本质是情谊、竞技与娱乐,群友互动带来持续的情感体验。
同进退、共成败。该模式自发形成的团结、竞争和趣味体验十分独特,用户一旦深入,留存极高。
目前 PVP 主要通过 Hyperliquid 提供永续合约交易。未来,多人 Telegram 机器人完全可能拓展到迷因币、基本面资产、股票及体育博彩等多种场景。
“无尽信息流”如今主导着互联网(如 Twitter、Instagram、TikTok),是真正的内容聚合器。
Farcaster、Lens、0xppl、Bags 和 Zora 等平台都试图打造类似 Twitter/Instagram 的新型无尽信息流,同时具备加密原生特性(如内嵌交易)。但它们当前最大难题在于优质内容稀缺,Twitter、Instagram、TikTok 的网络效应难以撼动。
Zora 在所有尝试者中最具特色,因为它结合了资产发行和创新交易模式。Zora 打造了类似 Instagram 的信息流,每条内容生成独立迷因币,总发行量 10亿,1% 自动奖励创作者。Zora 极度重视创作者变现,但目前仍然缺乏内容收藏的明确驱动。
截至目前,Phantom、MetaMask、Backpack、Rainbow 等传统钱包尚未尝试任何无尽信息流形态。Coinbase Wallet 曾宣布未来将集成 Farcaster,但很难根本解决 Farcaster 在内容质量和数量上的短板。
部分团队(如 token.com、Involio)正尝试定制化内容流,服务加密交易者,并将交易执行自然融入内容探索。这类产品形态类似 TikTok,但完整嵌入加密交易,是极具创新空间的设计。这些团队选择与内容聚合平台结合而非完全重造,尽管第三方 API 限制实际体验可能不稳定。
Vector 推出了结构型无尽信息流,其信息流基本单元直接是一笔交易,而非传统社交媒体内容(文本/图片/视频)。我们认为,这一设计更忠实于“用真金白银投票”这一加密原生理念,比传统内容导向的信息流更具行业价值。
Vector 最大挑战在于持续生成优质、高互动性的交易内容。我们推测,最优无尽信息流产品会借助 AI 技术,整合多源数据(不仅限于链上),实现自动化内容填充和个性化推荐。
一旦模式成立,无尽信息流可带来极高用户粘性,其机制驱动下的参与感和成瘾性极强。尤其结合散户订单流,这类加密信息流有望成为行业最大 C 端机会。当然,这也是极难实现的产品类型。
每个交易者所选界面都非偶然——有人因 TikTok 表情包去 Moonshot,有人基于宏观波动套利在 Deribit,各自追求不同目标。
迷因币玩法独特,传统市场结构理论难以适用(如“专业交易员只在意最佳成交”,在此生态中顶级玩家常为率先进场容忍 10% 滑点)。归根结底,pump.fun 社区的成功关键只有速度(发现和交易资产的速度)与社交信号质量(关注某资产的用户数量和质量)。
本质上,迷因币是注意力的金融化产物,发行方、KOL、抢单者和散户共同形成动态竞争链。所有交易终端的核心目标,就是帮助用户更快速、准确切入这一供应链。这通常需依赖极致的交易落地速度(如 Jito bundle、自定义 RPC),以及极细致的链上社交分析(如热门地址标签、持仓分布、链上数据索引和丰富的链下社交/发现指标)。
我们过去两年的最大认知:交易者并不忠于界面。
所以关键在于能否提供更快的交易和更有洞察力的信号,一旦做到了,用户自然切换。更大的问题是,随着新资产和新交易者出现,迷因币生态会如何进化?相应的交易界面也会同步发展。我们不认为迷因币注意力市场结构已达平衡点——新型专业交易场景将不断诞生,市场结构亦将持续变化,孕育新机遇和新玩家。
我们投资组合公司 Unlonely 针对直播和代币交互一直在积极探索。去年底,pump.fun 团队也上线并重启了一款直播产品,目前已初现成效。
直播场景为代币交易提供了丰富创新空间,主播可实时号召观众买卖代币或协作实现目标。常见互动为“市值达标,主播就做某件事”,但这种机制往往会设定代币价格上限。
值得关注的案例是 Fishtank,其本质是实时互动真人秀——数位选手被关在 24 小时监控的房屋中,观众购入代币后可改变环境、发送语音消息、触发挑战乃至剥夺选手基本生活条件。观众可直接影响节目进展,从旁观者变为直接参与者。
其核心理念是内容可编程,观众行为可打破创作者与观众的界限。这正是直播代币的典型特征:交易行为实时影响内容走向,形成全新的媒体形态。
目前直播相关的创新还处于早期,尚未实现规模化市场契合,但与社交代币等理念结合后,极具创新空间。
Tinder 风格的交互界面让左右滑动即触发交易,可用于预测市场、体育竞猜及各类资产交易。核心在于滑动优先的交互极大促进即时决策。
我们认为该模式尤其适合短周期预测市场,如足球比赛下一个动作、奥斯卡颁奖、新闻直播等皆可实现伴随式下注。内容方亦可借助交易交互提升用户黏性并变现订单流。
Kyle 几个月前 发文提出该思路后,行业反馈积极。我们坚信滑动交互范式蕴藏巨大商业空间,相关应用还包括 Hookt、Memelut、Guess.best(此为一对一 PK 非滑动式)。
在 Euphoria,下注只需手机轻点即可。用户通过点击即能下注某资产价格将在指定时间触及特定水平。传统金融领域,这类产品称为“障碍期权”,过去只面向华尔街高净值用户。Robinhood 近期以类似的 图表交易功能打破门槛。
Euphoria 去除了复杂性,将强大机制融入无缝、游戏化体验中,交互极为流畅且极致吸引用户。自 2021 年起,加密社区一直期盼结构化产品面世,点触型交易体验有望成为关键突破口。
该机制同样适用于真钱手游,轻点即下注,区块链底层保障赢家即时、安全兑现。
随着交易层不断嵌入各类软件,文化与金融边界日益模糊——资产将凭借潮流、叙事和互联网原生创造力持续涌现。在这种新格局下,注意力驱动流动性,流动性又反哺注意力。
次世代应用将成为用户发现、交易和娱乐的主入口。能够极致优化多模式用户体验的产品将主导订单流,并具备最强创收及行业顶尖表现的潜力。
这些产品不再仅是资产钱包和投资组合查看工具,更是用户发现、交易与社交的主场。相较于点赞和转发,交易行为因真实承担财务风险,所蕴含的信号更为真实。最终,AI 算法会将交易信号整合进内容推荐系统,即便用户关闭无尽信息流中的交易功能。
金融的未来将深度融入各类软件,而非局限于单一资产管理工具。
我们高度关注新交易模式创新。如果你正深耕这一领域,欢迎随时联系(Vishal、Shayon、K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