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SDFi热潮来袭 五大超额收益策略全解析

robot
摘要生成中

LSDFi热潮升温,五大超额收益策略详解

LSDFi是基于流动性质押衍生品(LSD)的DeFi产品。通过LSD,质押者可将质押的ETH转化为可交易资产,从而解锁流动性。同时LSD也降低了ETH质押门槛,允许任意数量质押,并可在质押后获得LSD代币,利用其产生多重收益。

LSDFi背后是DeFi乐高,而DeFi的组合性本质上是收益乐高。新进入者通常会通过提供激励来吸引用户质押ETH/LSD到自身平台,从而获取市场份额和LSD控制权。部分LSDFi项目还利用动态收益率来鼓励用户选择小型去中心化质押平台,以促进验证者的去中心化。

LSDFi War不断升温,详解产生超额收益的5种策略

以下是LSDFi的五种主要形式:

1. LP交易对(收益10%+)

上海升级前,LSD无法直接兑换ETH,因此出现了许多LSD-ETH流动性池。以stETH为例,基础收益不超过5%,大多通过代币补贴提高APY。质押者除获得ETH网络奖励外,还可获得LP费用奖励。预计上海升级后,由于LSD规模增加,LP规模可能会进一步扩大。

LSDFi War不断升温,详解产生超额收益的5种策略

2. 循环借贷(收益10%+)

一种利用AAVE和LIDO的STETH对以太坊合并后主网的杠杆对赌策略:

  • 在LIDO质押ETH获得STETH
  • 将STETH存入AAVE并借出ETH
  • 循环上述操作

虽然清算风险较高,但APR取决于循环次数。理论上所有借贷协议都可实施,未来可能出现自动循环借贷产品。

LSDFi War不断升温,详解产生超额收益的5种策略

3. 收益聚合(10%+)

以Yearn Finance为例,其在Curve建立流动性池,将LSD APY提升至5.89%。用户可选择直接质押stETH,目前池子价值1640万美元。类似的老牌DeFi项目较多,通过聚合多个平台收益并提供补贴来增加总收益。

LSDFi War不断升温,详解产生超额收益的5种策略

4. EigenLayer(收益未知)

EigenLayer提供多种质押方式,包括类似Lido的流动性质押和超流动性质押。后者允许LP对的质押,如:

  • LSD质押:已质押在Lido或Rocket Pool的资产再质押到EigenLayer
  • LSD LP质押:如Curve的stETH-ETH LP Token再质押到EigenLayer

LSDFi War不断升温,详解产生超额收益的5种策略

5. 激励型LSDFi项目

这类项目通过杠杆、结构化策略、期权、债券衍生品等提高资本效率,或利用高APY吸引储蓄。典型代表包括:

  • Pendle:DeFi收益协议,提供ETH等质押服务及流动性池
  • Ion Protocol:将LSD代币和可抵押资产代币化为allETH和vaETH
  • unshETH:通过动态分配激励提高验证者去中心化程度
  • LSDx Finance:致力成为LSD资产细分市场的高壁垒DEX
  • Liquid Staking Derivatives:LSD聚合器,最大化资产杠杆作用
  • Stader Ethereum:即将发布ETHx,与30+DeFi协议合作
  • Hord:通过多种途径实现更高APR的LSD项目
  • Parallax Finance:在L2上提供LSD流动性基础设施
  • bestLSD:Real Yield聚合器,利用聚合收益补贴自身LSD
  • 0xAcid DAO:最大化LSD资产回报的管理协议

此外,EigenLayer、Index Coop和Gitcoin等项目也在LSDFi领域有所布局。

随着LSD War持续升温,LSDFi项目间的竞争与合作将更加激烈。未来可能会形成从4%到500%+的各收益层级产品,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风险收益选择。这场战争预计将持续到以太坊质押率稳定在25%以上。

LSDFi War不断升温,详解产生超额收益的5种策略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5
  • 分享
评论
0/400
blockBoyvip
· 5小时前
又是老套路 不慌
回复0
币本位思维vip
· 16小时前
跟风炒作罢了
回复0
faded_wojak.ethvip
· 16小时前
韭来韭去玩明白了
回复0
NotSatoshivip
· 16小时前
聪明资金都入场了
回复0
ZKSherlockvip
· 16小时前
实际上……只是另一个裹着数学术语的庞氏骗局,真是无奈。
查看原文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