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二期# 正式启动!
分享你对 $ERA 项目的独特观点,推广ERA上线活动, 700 $ERA 等你来赢!
💰 奖励:
一等奖(1名): 100枚 $ERA
二等奖(5名): 每人 60 枚 $ERA
三等奖(10名): 每人 30 枚 $ERA
👉 参与方式:
1.在 Gate广场发布你对 ERA 项目的独到见解贴文
2.在贴文中添加标签: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二期# ,贴文字数不低于300字
3.将你的文章或观点同步到X,加上标签:Gate Square 和 ERA
4.征文内容涵盖但不限于以下创作方向:
ERA 项目亮点:作为区块链基础设施公司,ERA 拥有哪些核心优势?
ERA 代币经济模型:如何保障代币的长期价值及生态可持续发展?
参与并推广 Gate x Caldera (ERA) 生态周活动。点击查看活动详情: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169。
欢迎围绕上述主题,或从其他独特视角提出您的见解与建议。
⚠️ 活动要求:
原创内容,至少 300 字, 重复或抄袭内容将被淘汰。
不得使用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二期# 和 #ERA# 以外的任何标签。
每篇文章必须获得 至少3个互动,否则无法获得奖励
鼓励图文并茂、深度分析,观点独到。
⏰ 活动时间:2025年7月20日 17
香港投资移民新政认可加密资产 Web3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香港加密移民新政:机遇与挑战并存
近期,香港投资移民政策的一项新变化引发了加密货币持有者的关注。一位执业会计师披露,香港投资推广署已批准了以以太坊作为3000万港元资产证明的投资移民申请。这一消息对于持有大量加密资产的人士来说,无疑降低了移居香港的门槛。
然而,投资移民并非如表面所见那般简单。这项政策属于香港政府2023年推出的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CIES)。该计划旨在吸引外部投资者和资本,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国际资产和财富管理中心的地位。
根据CIES,合格投资者在香港投资3000万港币获允许资产后,可获得逗留签证。居住满7年后,有机会申请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虽然政策看似直白,但实际操作中仍有许多细节需要注意。
首先,申请者需自费聘请香港专业会计师,出具本人拥有3000万港币净资产的验资证明。值得注意的是,资产所在地和构成并不受限制,只需证明申请人在提出净资产审查申请日期前6个月内,持续拥有不少于3000万港元的净资产或净资本。
其次,申请者需在递交申请前或获批后的6个月内,将不少于3000万港币投资于指定的获许投资资产类别。这包括将2700万港币投资于金融资产,如香港联交所上市公司股票、债务证券等。剩余300万港币则需投资于由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立的"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投资组合"。
完成投资后,香港移民署会发放2年的逗留签证,后续需要续签。每年申请者都需要提供专业会计师的验资报告,证明投资总额仍不低于3000万港币。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投资亏损,只要能证明申请时的投资规模达到3000万港币即可,无需额外投入。
本次加密货币的参与主要体现在首次验资阶段。比特币和以太坊等加密资产可用作资产认定,可放置于冷钱包或通过头部交易平台证明。然而,并非所有加密货币都适用于此类证明,仅限于币值相对稳定、流通量大、在香港合法的币种。
尽管加密资产被认可为资产证明,但后续3000万港币的投资能否投向虚拟货币ETF仍有待商榷。有专业人士表示,直接投资的可能性较小,但可能通过设立有限合伙基金来尝试购买。
对加密货币持有者而言,最大的挑战不在于资金数额,而在于证明资金来源。相关机构和会计师通常会要求客户提供资金来源证明,包括购买加密货币的原始资金来源以及购买场所和时间点。考虑到加密货币市场的波动性和匿名特性,这些问题往往难以回答。
尽管如此,香港首次允许使用加密货币作为投资移民的资产证明,不仅展现了其开放态度,也再次证明了港府对加密货币的包容姿态。这对华人加密圈仍具有一定吸引力,同时也有助于提升香港在加密领域的地位,长期来看可能会从人才和资金两个方面形成集聚效应,推动香港Web3产业的蓬勃发展。
近年来,香港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吸引外地人才,包括优化现有的人才入境计划政策和新推出的高才通计划等。这些举措旨在多元化招揽人才,丰富香港的人才库。推出这些政策的原因很简单:香港的人口流失问题日益严重。从2020年7月至2023年6月,香港净离港人数高达53万人次,占常住人口的约7%。
目前,这些引进计划已初见成效。2024年共有近14万宗各类人才入境计划签证成功批准,比上一年增加了4000宗。截至2024年1月2日,"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已接收超过750宗申请,预计总投资额超过220亿港元。然而,目前仅有2名申请者涉及使用加密资产。
在全球经济收缩的背景下,香港本土经济也受到冲击。去年12月香港零售业销货额按年下跌9.7%,连续10个月下跌。有报道指出,加密货币在年轻群体中的流行成为了香港消费市场的外部支柱之一。
面对这些挑战,香港对Web3领域的关注不减反增。从去年开始,香港在虚拟资产方面兼顾监管与包容,在产品创新、平台许可和监管框架延伸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在产品端,香港批准了三家基金公司发行6只香港虚拟资产现货ETF,大大提升了投资者的购买便利性。在交易所方面,已有9家虚拟资产交易平台获批,超过31家券商获得虚拟资产1号牌升级,超36家资管获虚拟资产9号牌升级。
在备受关注的Payfi领域,香港金管局推出了Ensemble项目探索RWA与CBDC,并不断完善监管条例。最近,香港立法会首次审议《稳定币条例草案》,预计今年生效。此外,香港还计划在今年完成虚拟资产场外交易(OTC)监管的第二轮公众咨询,并推出虚拟资产托管服务提供者发牌制度咨询方案。
尽管香港正在为Web3发展创造有利环境,但从市场角度看,由于市场规模有限和成本高昂,香港难以成为全球Web3发展的策源地。相比美国超过1117.8亿美元的比特币ETF净资产,香港的影响力仍然有限。
然而,香港的目标并非抢占加密市场份额,而是在传统金融基础上尝试构建新的去中心化金融体系,填补虚拟资产的空白。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香港在规范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的同时,重点关注稳定币和RWA领域。
虽然香港可能不是加密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但其"小政府、大市场"的特点意味着安全与稳定。对传统资本而言,安全比其他因素更为重要。香港正在努力平衡创新与监管,以保持其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同时为未来的数字资产交易时代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