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三期# 正式启动!
🎮 本期聚焦:Yooldo Games (ESPORTS)
✍️ 分享独特见解 + 参与互动推广,若同步参与 Gate 第 286 期 Launchpool、CandyDrop 或 Alpha 活动,即可获得任意奖励资格!
💡 内容创作 + 空投参与 = 双重加分,大奖候选人就是你!
💰总奖池:4,464 枚 $ESPORTS
🏆 一等奖(1名):964 枚
🥈 二等奖(5名):每人 400 枚
🥉 三等奖(10名):每人 150 枚
🚀 参与方式:
在 Gate广场发布不少于 300 字的原创文章
添加标签: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三期#
每篇文章需 ≥3 个互动(点赞 / 评论 / 转发)
发布参与 Launchpool / CandyDrop / Alpha 任一活动的截图,作为获奖资格凭证
同步转发至 X(推特)可增加获奖概率,标签:#GateSquare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6907
🎯 双倍奖励机会:参与第 286 期 Launchpool!
质押 BTC 或 ESPORTS,瓜分 803,571 枚 $ESPORTS,每小时发放
时间:7 月 21 日 20:00 – 7 月 25 日 20:00(UTC+8)
🧠 写作方向建议:
Yooldo
虚拟货币投资纠纷中民刑界限模糊 法律认定仍待完善
虚拟货币投资纠纷中民事与刑事界限探析
近年来,随着虚拟货币市场的快速发展,相关法律纠纷也日益增多。在我国,虽然公民投资虚拟货币及其衍生品并未被禁止,但若违背公序良俗,法律将不予保护。由于虚拟货币不被视为法定货币,其相关纠纷在民事立案中常面临困难,而刑事立案则需要更高的证明标准。
然而,司法实践中对主流虚拟货币的财产属性认识正在逐步加深。有时甚至会出现一些极端情况,即本不构成刑事犯罪的虚拟货币投资纠纷也被司法机关立案、起诉甚至审判。因此,明确区分虚拟货币投资纠纷中的"民事纠纷"和"刑事犯罪"变得尤为重要。
案例分析
以广东省佛山市中院的一个公开判例为例((2024)粤06刑终300号),该案涉及一名被告人叶某某以虚构投资项目的方式,诈骗多名被害人共计价值250万元人民币,其中包括价值50万元的USDT。法院最终认定叶某某构成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11年。
该案例引发了对虚拟货币在法律定性上的思考。尽管被告及其辩护律师提出了民间借贷关系的主张,但法院并未采纳。值得注意的是,法院将USDT等同于"款项"的做法可能存在定性偏差,因为虚拟货币本质上并非法定货币。
民事纠纷与刑事诈骗的界限
判断一个案件是民事纠纷还是刑事诈骗,关键在于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主观故意,以及客观上是否实施了诈骗行为。本案中,法院认定叶某某构成诈骗罪的主要依据包括:
这些因素综合起来,构成了法院认定诈骗罪的基础。
虚拟货币作为诈骗对象的法律认定
本案中,法院认可了价值50万元的USDT作为诈骗对象,理由是虚拟货币具有管理可能性、转移可能性和价值性。这一认定为虚拟货币在刑事案件中的定位提供了新的参考。
投资损失与诈骗罪的区分
在实践中,并非所有投资损失都构成诈骗犯罪。判断是否构成诈骗罪通常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结语
虚拟货币投资领域的法律问题呈现出"民刑交织"的复杂趋势。对于投资者而言,提高风险意识、审慎决策至关重要。一旦遭遇损失,应根据具体情况理性评估维权路径。
虽然虚拟世界无形,但法律标准不容模糊。只有在规范中前行,才能实现技术发展与法治保障的动态平衡。投资者应当谨慎行事,同时也期待相关法律法规能够进一步完善,为虚拟货币投资提供更清晰的法律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