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二期# 正式启动!
分享你对 $ERA 项目的独特观点,推广ERA上线活动, 700 $ERA 等你来赢!
💰 奖励:
一等奖(1名): 100枚 $ERA
二等奖(5名): 每人 60 枚 $ERA
三等奖(10名): 每人 30 枚 $ERA
👉 参与方式:
1.在 Gate广场发布你对 ERA 项目的独到见解贴文
2.在贴文中添加标签: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二期# ,贴文字数不低于300字
3.将你的文章或观点同步到X,加上标签:Gate Square 和 ERA
4.征文内容涵盖但不限于以下创作方向:
ERA 项目亮点:作为区块链基础设施公司,ERA 拥有哪些核心优势?
ERA 代币经济模型:如何保障代币的长期价值及生态可持续发展?
参与并推广 Gate x Caldera (ERA) 生态周活动。点击查看活动详情: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169。
欢迎围绕上述主题,或从其他独特视角提出您的见解与建议。
⚠️ 活动要求:
原创内容,至少 300 字, 重复或抄袭内容将被淘汰。
不得使用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二期# 和 #ERA# 以外的任何标签。
每篇文章必须获得 至少3个互动,否则无法获得奖励
鼓励图文并茂、深度分析,观点独到。
⏰ 活动时间:2025年7月20日 17
加密货币应用的实用价值:从激励到日常使用的转变
加密货币应用的真相与误区
近期,World公司创始人Alex Blania在一次业内重要会议上揭示了公司的最新战略。虽然其利用政策优势进军美国市场的举动引人注目,但真正引起轰动的是他们向日常消费领域的大胆进军。这标志着加密货币正在摆脱小众标签,真正进入主流商业领域。
World的这一战略颇具挑战性:说服美国公众进行虹膜扫描以获取"真人认证"并非易事,即便承诺保护隐私也难以取悦所有人。然而,他们在过去三年里默默为这一雄心勃勃的计划奠定了三重基础。
产品价值为先,Token激励为辅
World早期也曾尝试通过Token激励来吸引用户。这种被誉为"比特币成功模式"的策略后来被众多项目效仿,但实际上存在因果倒置的问题。World在初期测试中就发现了这一问题——过度激励确实吸引了用户,但也招致了隐私倡导者和部分开发者的批评。
比特币之所以能取得今日的成就,是因为它从一开始就提供了一种革命性的资产逻辑:去中心化、总量固定、不受中央控制。虽然挖矿奖励和价格暴涨吸引了早期投机者,后来也吸引了机构和国家的关注,但真正留下来的建设者看重的是它作为一种全新资产与支付系统的潜力。
加密世界同样需要遵循基本的经济规律。就像任何创业项目一样,首先要开发出实用的产品,然后再考虑使用Token来解决初期用户获取或生态系统激励的问题。
Blania这次提出了三个现实问题:社交、游戏和信用领域中人机难辨的挑战。他展示了World的"真人证明"系统,解释了为什么值得用户进行虹膜扫描以获取"真人身份"。
在AI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迟早都会面临"身份认证"的需求,World只是抢先一步而已。
适应"基础设施反转"
早期加密热潮时,许多人都投身其中。当时在MIT设计比特币实验时,我们曾乐观地认为两三年内就能彻底改变支付和金融系统。十年过去,我们才刚刚起步。
要将加密产品推向主流市场,就必须满足传统用户和商家的使用习惯。这意味着需要在旧系统和新技术之间搭建桥梁。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做出一些在"加密纯粹主义者"眼中不够理想的妥协。
但这个阶段是无法避免的。必须经历一段"新旧并存"的尴尬期——Andreas Antonopoulos称之为基础设施反转(infrastructure inversion)。就像早期的拨号上网占用电话线,或第一辆汽车在石子路上颠簸行驶一样。
这种技术过渡期使得新系统难以迅速大规模推广,只能在某些特定领域发挥作用,无法完全取代现有系统。AI领域也面临类似的挑战。
World最初也试图跳过这个阶段,将代币作为核心直接推广。但现在的新版本完全改变了策略:拥抱"基础设施反转",回归产品实用性,走得更稳健深入。
不要幻想能创造出一个全球通用的钱包,却不与现有系统对接。入金、出金必须像PayPal当年做在线支付那样便捷,否则难以实现主流化。
这就是为什么新版World App一上线就接入了主流支付系统。信任感、熟悉感和实用性一步到位。正是因为它愿意"向后兼容",才给了传统金融机构观察和尝试的机会,而不是直接被淘汰。
这种策略也正在悄然推动加密技术在跨境支付领域的应用。未来,这些技术可能会成为主流,但在此之前,它们需要先在现有系统中"借道",完善流程,降低摩擦。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加密机制(包括经济模型)只有在规模化后才能发挥真正的效力。但要实现规模化,首先需要吸引用户。如果连基本的使用门槛都无法跨越,再完美的模型也只是空中楼阁。
加密技术的成功取决于实际应用
与所有新技术一样,加密技术的成功并非必然。不要轻信那些过于乐观的预言。具体来说,"去中心化"这个加密技术的核心理念,也是其颠覆市场的关键贡献,从来都不是板上钉钉的事。
稳定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为了与传统金融系统对接,加密世界创造了这种工具,确实很实用。但它也带来了新的问题:中心化管理和封闭网络的影子再次浮现。
我倾向于相信开放架构最终会胜出,但不要忘记,那些既得利益者不会轻易让出市场。
Blania和他的团队做出了一个大胆的押注:他们赌用户会重视数据的去中心化控制权,也赌企业会在这个系统上构建更好的用户体验。去中心化身份一旦挑战现有格局,将面临巨大阻力——中心化参与者在用户体验和功能上天生具有优势。
因此,如果World想要弯道超车,第一步就是要说服用户愿意提供自己的生物识别数据。美国市场的表现将很快显示他们能否在"隐私与便利"之间找到平衡点。
当然,采用更温和的方式可能更明智:比如先发放一个常见的"认证徽章",可以在用户常用的应用中解锁额外功能。不必一开始就要求用户进行虹膜扫描。但这种做法可能会降低身份认证的可靠性,容易被滥用或绕过。
Blania的判断可能是正确的。在与AI的持续博弈中,只有高度可靠的生物识别技术才能提供真正可靠的身份证明。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不能采取更温和的方式,避免一开始就把用户推到过于激进的身份验证方式面前。
短期内,追求空投奖励的用户可能会踊跃参与,但这种激励效应通常只能维持几天,一旦补贴停止,热度就会消退。真正可持续的增长来自于日常使用价值的实现,这正是他们的真正机会所在。
如果World App能通过优秀的支付体验吸引用户,再加上全球畅通的资金出入渠道,那么它就可能真正实现突破。
结语
目前看来,他们已经押上了全部筹码。接下来,我们只需关注一个问题:
加密世界能否真正进入主流市场?
无论World的这次尝试最终是否成功,我更希望看到更多的加密项目愿意将注意力从"代币经济学"和"价格波动"转移到开发真正实用的日常产品上来。
因为这种转变虽然不那么引人注目,但它是整个行业进入主流市场必须迈出的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