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 #MBG任务挑战# 发帖赢大奖活动火热开启!
想要瓜分1,000枚MBG?现在就来参与,展示你的洞察与实操,成为MBG推广达人!
💰️ 本期将评选出20位优质发帖用户,每人可轻松获得50枚MBG!
如何参与:
1️⃣ 调研MBG项目
对MBG的基本面、社区治理、发展目标、代币经济模型等方面进行研究,分享你对项目的深度研究。
2️⃣ 参与并分享真实体验
参与MBG相关活动(包括CandyDrop、Launchpool或现货交易),并晒出你的参与截图、收益图或实用教程。可以是收益展示、简明易懂的新手攻略、小窍门,也可以是现货行情点位分析,内容详实优先。
3️⃣ 鼓励带新互动
如果你的帖子吸引到他人参与活动,或者有好友评论“已参与/已交易”,将大幅提升你的获奖概率!
MBG热门活动(帖文需附下列活动链接):
Gate第287期Launchpool:MBG — 质押ETH、MBG即可免费瓜分112,500 MBG,每小时领取奖励!参与攻略见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230
Gate CandyDrop第55期:CandyDrop x MBG — 通过首次交易、交易MBG、邀请好友注册交易即可分187,500 MBG!参与攻略见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
加密行业创新停滞 稳定币或成未来主角
加密货币产业:在创新与传统间抉择
过去一年,加密货币行业与传统金融、科技巨头和政界人士展开了双向互动。某政治人物推出的代币标志着加密流动性的终结,但双方的合作才刚刚开始。
巴基斯坦顾问、不丹矿场和中东大额融资等事件,最终都成为压垮散户的最后一根稻草。这种局面下,不如去许愿池当王八,或许还能获得些许慰藉。
加密行业停滞不前
人类似乎总是在重复历史的错误。当某加密货币现货ETF获批时,许多人认为它将改变世界。然而现在普遍观点是,它仅仅是法定货币供应量的映射资产,既无法对抗通胀保值增值,被ETF抽离后也无法推动牛市。
某政治人物推出代币后,市场短暂暴涨随即归于平静。几个加密项目的自救行动、某平台钱包的新动作,以及关于某项目创始人身份的猜测,都变成了无法盈利的闹剧。
现有加密货币格局下,创新似乎陷入停滞。曾被誉为"人类文明级创新"的以太坊也无法抵挡价格大幅回落,不得不借助新技术重整旗鼓。如果连EVM都可以改头换面,不如干脆把共识机制也换掉。以太坊押注底层链和新技术真的能自救吗?
某公链在交易所倒闭前后都押注底层链,这种做法值得商榷。本质上,其生态中的二层网络或扩展层都是在吸取公链的价值,而不是公链主动培育的生态。
我们熟悉的市场模式已不复存在。稳定币才是真正的货币。
无效信息正在侵蚀整个市场。KOL炒作会迅速演变为机构炒作,然后是交易所主导。看看最近某音乐节的盛况就知道了,项目方、意见领袖和交易所最终都是以促进交易为导向,交易所本身就是交易行为的集中点,这是无解的局面。
这并非对意见领袖的批评,而是对市场规律的认可。从早期的社群直播、社区平台,再到后来的自媒体大战,意见领袖的巅峰往往也是终点,转向交易就意味着信任和影响力的耗尽。
不过本轮周期也出现了新的分化趋势,虽然都是无效信息,但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低端市场的垃圾喊单;二是老牌资本的站台宣传。
投资机构也面临破产与坚守的考验。依靠美元资本,各地风投都在布局下一阶段。而孤军奋战的某些投资机构,在有限合伙人和回报率的双重压力下,已经与创新无关,都在快速向做市商转型。既然最终都要导向交易,不如直接自己动手。
真正的创新曾经发生在某些科技园区,未来可能会出现在其他新兴区域。创业者需要在硅谷和华尔街寻求资金,但真正能满足市场下一阶段需求的项目,可能无法被现有投资框架认可。
加密货币市场不需要财务分析,网络热点也难以做空。原因很简单,交易路径太短,交易所对任何流量都虎视眈眈,宁可浪费资源也不愿错过风口。唯一的受益者变成了从互联网巨头逃入交易所的前员工,他们找到了新的发展舞台。
2018年某头部互联网公司的平均在职时间只有4个月,到2024年已经增长到7-8个月。但更多人还是要被输送到社会,加密货币行业的大公司只看得上头部交易所。
今日观点:风投受益者是名校毕业生,交易所受益者是大厂淘汰人员。他们带来的不只有专业知识和漂亮履历,还有更深层次的运作标准,以及中介成本增多后资本效率的下降。
加密货币行业那种生机勃勃、百花齐放、一心只想赚钱的时代和人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持续的体制化成为了行业的紧箍咒,加密货币更像互联网,互联网更像传统行业。
创新源于需求
我并非在唱衰加密货币,更准确的心态是"对行业有信心,对自身前景担忧"。这不再是一个小众的、充满暴富机会的领域,从业者正在被互联网和金融业大规模替代。行业老人要么进监狱,要么屈居人下,要么出狱后给大佬当小弟。
抱怨太多容易心灰意冷,我们不该继续讨论风投和交易所,要么像以太坊那样从头再来,要么探索新的生态。在加密行业的每次危机中,都会诞生新的资产发行方式,比如ERC-20支撑了去中心化金融,NFT支撑了某知名项目,现在来到了稳定币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上一轮链上活动的核心是以太坊和借贷,通过"积木式"组合放大资本效率。而本轮的以太坊和质押模式,并没有复制这个奇迹。在我们的时间线上,某巨头没有发明出划时代的产品,反而是某新兴公司崛起。
生息稳定币(YBS)成为新的发明,它们会创造新的需求。这并非因为市场对稳定币的需求无法满足,某头部稳定币运转良好,而是因为YBS这种模式可行。新兴项目的出现就是一个例证。
YBS可能成为新的资产发行形式,这是一种预期。借鉴心理史学,对未来我有三种预测:
YBS成为新的资产发行方式,以太坊技术升级成功。ETH取代BTC成为新的行业引擎,质押ETH成为真正的货币;
YBS成为新的资产发行方式,以太坊逐渐沉寂。YBS会被国债等美元资产吞噬,金融科技2.0成真,Web3.0成为空中楼阁;
YBS未能成为新的资产发行方式,以太坊默默消亡。那么区块链会"去币存链",金融科技1.0是支付宝对银行的替代,某支付公司是对收单的电子化革新,那么无币区块链最多是金融科技1.5。
总的来说,金融科技2.0是金融区块链,金融科技1.5是无币区块链技术。
稳定币正在成为新的资产发行模式,这是任何风投研报都没有预测到的,甚至连某新兴项目自己都没想到。如果我们认为市场本身就是最优解,风投和交易所最大的问题不是沉迷技术叙事,而是不尊重市场规律。
在当前格局下,交易所、稳定币和公链实际上三足鼎立。某头部交易所、某头部稳定币和以太坊构成了主角团,其他都是围绕三者的供应商和分销渠道。交易所和公链比较稳定,现在争夺集中在稳定币领域。不仅某些机构在进军,链上给出的答案就是YBS,事关全局,责无旁贷。
补充说明,交易所稳定指的是某头部交易所一家独大,公链稳定指的是以太坊重新崛起,某新兴公链的取代之路还在继续。
在当前市场格局中,以太坊和某公链两家独大,但某新兴公链并未放弃追赶。尽管常有某新兴公链去中心化交易所交易量超越以太坊生态的消息,但从真实的资产发行量来看,ETH加上基于以太坊的某头部稳定币仍然稳居榜首。
这也是我认为以太坊基本面没有问题的主要原因。市场对ETH的价格期待是1万,对某新兴公链的期待是1000,基点完全不同。
对比各链增长速率,我们可以发现基本同频,除了某新兴公链在2022年几近崩溃外,其余时间大家与以太坊保持一致。我们可以认为,在相关性上,各链稳定币没有走出独立行情,仍然是以太坊的外溢效应。
由此可见,以太坊和稳定币配对的重要性。而YBS的重要性在于换锚,2300亿的稳定币市值中,新兴的YBS项目仍然只是小众存在。
重申一遍,YBS必须成为新的资产发行方式,才能将ETH的资产属性传导到货币层面,否则,真实资产代币化的春天就是加密货币的寒冬。
结语
以太坊只有技术叙事,用户只拥抱稳定币。
我们希望用户拥抱的是YBS,而不是某头部稳定币,这是目前的现状,也是我们和市场的分歧。
追求小众是很大众的事,看看某些设计元素和遍布全球的潮玩就知道了。简单谈谈区块链支付,支付本身没有问题,但在加密原生资产支撑的YBS主流化之前,强推区块链支付是本末倒置,支付应该是YBS的发展方向。
加密货币不要成为金融科技2.0,不能让发展道路越走越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