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 为什么无数“零撸挖矿”的玩家,总喜欢拿比特币早期挖矿来证明自己选择的正确?
——从信仰幻觉到结构误判,一场集体自我安慰的心理共振
“当年比特币也是免费的,没人看好,现在一个币几十万!”
“别笑我们挖的空气币,比特币当年也被叫空气!”
“你不撸?未来就等着后悔吧!”
在各种“零撸挖矿”项目的社群与宣传语中,我们经常看到这些话——比特币成了他们自信的全部来源,甚至是抵御质疑的护身符。
但问题是:
拿比特币早期挖矿的路径,来证明你今天“撸”某个中心化App的合理性,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认知错位和历史误读。
本文将系统解构这种“伪类比逻辑”的根源、心理动因与潜在危害。
一、历史错觉:比特币的奇迹,不可复制
比特币的早期成功,并非因其“免费”,而因其具备三个结构性特征:
1.去中心化:比特币不依赖服务器、没有中心控盘者;
2.技术创新:首次实现了区块链+工作量证明的可信账本;
3.自由开放:不需要邀请码、不需要审核、不需绑定手机号。
它是一次底层结构的技术革命,不是一个“送钱游戏”。
它的价值并不是“白得的”,而是全球开发者、矿工、节点、共识者共同维护和演化的结果。
而如今无数“零撸”项目,本质是:
•App中心化控制,数据可篡改;
•依赖邀请码裂变,形成金字塔结构;
•用户无链上资产主权,只是在中心数据库中“记账”;
•所谓“上链”只是结算代币挂盘,绝非链上自由资产。
这些项目根本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