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區塊提議者(包含 PoW 礦工及 PoS 驗證者)擁有所有交易的打包與排序權,因此能直接獲取 MEV,或選擇將這些權利外包給第三方。以太坊合併(The Merge)改採權益證明(PoS)後,帶來了新的契機:將區塊提議與區塊建構分離。
Flashbots 透過 MEV-Boost 實踐這項理念。這套中介服務讓驗證者可將區塊建構交給開放的建構者(builder)市場——驗證者無需自行建構區塊,而是從多個競爭建構者接收預先建構的區塊,進而選擇出價最高者。這套機制刺激建構者組合最具價值的交易以競逐訂單流,驗證者也能共享收益。
這種分離打造出更模組化的共識架構:
在 MEV-Boost 下,MEV 供應鏈架構更趨成熟:
中繼者負責信任驗證,同時也帶來中心化風險,目前僅有少數中繼者處理多數驗證者請求。雖然這種供應鏈帶來更專業的分工,卻也產生新瓶頸:
這些矛盾說明,MEV-Boost 雖可舒緩部分問題,但其本質仍是在重新分配 MEV 利益,而非徹底轉型。
即使 MEV-Boost 透過競爭性區塊建構降低了驗證者的集中,但同時亦帶來新的問題:
因此,部分團隊探索私有交易提交方式(如 Eden Network/Taichi),令交易繞過公開記憶池,直接送達建構者或驗證者。但這些方案明顯帶來取捨:
✅ 可降低搶先交易及三明治攻擊風險
❌ 需依賴中心化營運商並支付保護費
❌ 破壞組合性(私有交易無法與公開記憶池交易順利互動)
還有更激進的方案(如 Shutter Network/Gnosis Chain 的加密記憶池)採延遲模式,交易需等到區塊打包後方可解密,這種做法則:
更具前景的解決模式為訂單流拍賣(Order Flow Auctions, OFAs)。其核心運作邏輯如下:
這種模式將話語權從MEV 提取轉向 MEV 利益共享,肯定了用戶交易自身的價值。代表案例包含:
OFAs 的優勢包括:
然而,OFAs 仍存在挑戰:
即便現行工具已取得進展,仍無法完全抵抗 MEV:
目前這些方案的共同缺口是:
統一、去中心化且可程式化的基礎設施——能成為跨鏈 MEV 感知應用的執行層,並同時滿足:
因此,SUAVE 應運而生。它並非僅針對 MEV 提取機制的小幅修補,而是著眼於徹底重構 MEV 產生的底層基礎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