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上,区块提议者(PoW 矿工或 PoS 验证者)完全控制交易打包与排序权,使其能直接提取 MEV 或将权利外包给第三方。以太坊合并(The Merge)转向 PoS 后带来了新机遇:将区块提议与区块构建解耦。
Flashbots 通过 MEV-Boost 实现了这一理念。该中间件允许验证者将区块构建外包给开放的构建者(builder)市场——验证者不再自行构建区块,而是从竞争性构建者处接收预构建的区块,并选择出价最高者。这一机制激励构建者通过组合最具价值的交易包来竞争订单流,并与验证者分享收益。
这种分离创造了更模块化的共识架构:
MEV-Boost 下的 MEV 供应链变得更加结构化:
中继承担了信任守门员的角色,但也引入了中心化风险——目前仅有少数中继处理大部分验证者请求。这种供应链虽然实现了专业化分工,却也暴露了新瓶颈:
这些矛盾表明,MEV-Boost 缓解了部分问题,但本质上是 MEV 利益的再分配而非根本性变革。
尽管 MEV-Boost 通过竞争性区块构建减少了验证者中心化,但引发了新问题:
对此,部分项目探索了私有交易提交方案(如 Eden Network/Taichi),通过绕过公共内存池直接将交易发送给构建者/验证者。但这些方案存在明显权衡:
✅ 减少抢跑和三明治攻击风险
❌ 依赖中心化运营商并收取保护费
❌ 破坏可组合性(私有交易无法与公共内存池交易可靠交互)
更激进的方案(如 Shutter Network/Gnosis Chain 的加密内存池)将交易延迟至区块打包后才解密,但这:
更具潜力的解决方案是订单流拍卖(OFAs)。其核心逻辑是:
这种模式将叙事从 MEV 提取 转变为 MEV 共享,承认用户交易本身具有价值。典型案例如:
OFAs 的优势在于:
但 OFAs 仍面临挑战:
尽管现有工具取得进展,但均无法实现完全的抗 MEV 性:
这些方案共同缺失的是:
一个统一的、去中心化的、可编程的基础设施——能够作为跨链 MEV 感知应用的执行层,同时满足以下要求:
这一认知直接推动了 SUAVE 的诞生——它并非修补 MEV 提取机制,而是旨在重构催生 MEV 的基础设施本身。